“古有贯通中外、造福万民的丝绸之路,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也许在此后几年的某一天,会诞生出一条全新的世纪银河之路,我们与外太空其他星球仅有一步之遥,未知的可能就在我们脚下。”——这深邃唯美的感言是来自第四届“震泽丝绸杯”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参赛选手的设计理念文案。
我们不曾止步的种种探索深深扎根于追忆,这也是本次大赛主题“丝·忆”的主旨,是新时代消费升级需求背景下对商品附加的文化意涵的向内寻根。
仙鹤、醒狮、飞天、陶瓷……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来自“四海八荒”的选手们每个人都有对丝路文化的不同领悟,也许是大漠驼铃;也许是海上丝路;也许是紫禁皇城;也许是瑞兽古建……对“忆”的理解也是缤纷斑斓:从喜欢的乐队到童年玩伴;从旅行见闻到不经意瞥到的刹那花开——看似是色彩的组合、图形的演绎,实则是情感的寄托,情怀的抒放。
文化认同以及对生活情趣和品质的追求在一个个符号、一丝丝线条、一组组色标中被用心诠释,这也是主办者的初衷和评委们乐于见到的。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现场评委的声音吧!
选手应具有大局观
考虑作品应用环境的整体效果
陈娟
悦达家纺设计总监、研究院院长
高级家纺设计师
我认为,优秀的作品需要符合市场需求、富有创意,此外,构思、色彩应用、表现手法等方面也需要有独到之处,当然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贴合本次大赛的主题“丝·忆”。
对于设计元素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一幅作品中运用的设计元素,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值得关注的是,家纺作品需要考虑应用环境的整体效果,因此,不适合设计成套件的元素,需要谨慎选择。
参赛选手做创意设计不能丢弃中国传统文化,一件好的设计作品,需要设计师在发扬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要结合每个区域群体的特点,贴近市场去做设计,设计出来的作品还需要符合工厂的加工制作流程。
其实,设计者应注重作品的整体表现和应用,参赛作品最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配套设计,比如某个图案既可以做成服装,还可以做成床品、靠垫,综合起来进行成套设计,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如何让作品
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李湛
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
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优秀的作品需要满足三个要素:第一,契合主题;第二,具有文化属性,符合纺织品特性;第三,既要耐看,又要见“功夫”。现代社会的丝绸作品,不仅要传承古代优秀的丝绸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作品符合现代审美。
对设计专业莘莘学子来说,设计大赛不仅是他们面向社会的窗口、检验成果的平台,更应该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针对家纺产品,有很多关于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探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命题。我认为,大赛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产品固然要面向市场,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潮流的引领、对产业的把握。
那么,如何让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李湛呼吁,赛事主办方可以特设一个实用性专项奖,以此鼓励学生们建立接轨市场的意识。
走进生产
让产品更接地气
罗红光
浙江省绗缝工艺协会设计总监
浦江家纺设计研发中心负责人 高级设计师
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家纺设计师,本次大赛,我最关心的是可以直接进行生产转化、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的作品。本次评审过程中,我选择的优秀作品基本都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作品符合企业生产流程的要求,可直接进行成果转化。
此外,花型图案的设计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在贸易的竞争中胜出。另外,希望企业也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将一些产品的规格作为基础的数据模板,因为图案的尺寸、比例可能并不适配所有的规格,应用范围就会相对窄一些。
在赛事方面,我建议可以增加优秀奖的获奖名额,让年轻人更多地得到鼓励,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来。也欢迎参赛选手多多走入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工艺要求和数据规格,让作品具备尽快落地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特性。
家纺是应用艺术
是传递正能量的载体
曲梅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陕西省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
西安曲梅时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我在选择参赛作品时考察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历史的故事以及民族文化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意的作品。其中一幅以琵琶为主元素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把琵琶用写意的形式淡淡地勾勒出来,然后在琵琶的内部融入了一些敦煌、飞天等元素,把文化元素用创新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需要设计师自身原创性的表达。
另一方面是“温馨”,家作为人身心栖息的港湾,应该具有使人感到放松、舒适的属性,因此在设计中,家纺用品的学术性要让位于应用性,让人感到积极的情绪,太过于暗黑、图案太过夸张和具象,并不适合,因为家纺是应用的艺术,有故事、有情感的设计才能给人正能量。
今年参赛作品整体水平很高,但是仍然有一些遗憾:一是对专业的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在设计语言的运用上,有些选手过于粗犷,不够认真;二是参赛作品的应用不完整。有些作品图案很好,但没有体现应用的范围,设计目的不清晰;三是要尊重历史性、文化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对纺织品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设计师要尊重生活习惯的多样性。
通过良性互动
让丝绸与家纺间的联姻走向更高水平
沈俊霞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震泽丝绸杯”大赛如今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很欣喜的是,这一届大赛,吸引了超过百家设计类院校的积极参与,此外,设计工作室和独立设计师也成为了赛事的主要参与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四年来,大赛在作品转化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是大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赛事中,与选手就版权问题达成了一致,可满足当地企业生产需求的优秀作品,我们会帮助其实现成果转化,至今,在震泽古镇文创商店、震泽蚕桑园和吴江丝创园里,很多受到游客喜爱的家纺类产品中,就包括通过大赛实现落地的成熟作品。
相信,随着大赛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实现从“秀场”走向市场,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让本地丝绸企业跳出传统观念,生产出更符合现代都市人审美的产品,让作品助推企业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丝绸制品的受众;同时加深企业的版权理念,树立尊重设计、尊重人才的共识,让赛事、企业与设计师实现良性互动,让丝绸与家纺间的联姻走向更高水平。
让非遗生活化
生活更加艺术化
姚惠芬
苏绣艺术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本届大赛在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方面都很棒。因为个人做刺绣的原因,我对色彩和线条都比较侧重,关注度也会多一点。我个人比较喜欢灵动的创意,也会尽量考虑年轻人喜欢的图案。现在都市白领的生活节奏很快,压力比较大,所以我倾向于比较简洁抽象的作品,这次挑选了以黑白为主、线形构成的一些作品。
另外,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有敦煌元素的作品,他们将传统与当代的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因为我们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不能忘记古典的文化,这也是这次大赛主题说到的“丝·忆”的“忆”这一方面。
现在国际时尚展示中的作品,有很多都运用到刺绣元素,我们也一直在强调非遗走入生活,考虑怎么能让非遗生活化,生活更加艺术化。苏绣向服装、家居软装等领域的跨界延伸运用,这些年也一直都有在尝试。但由于刺绣是“慢工出细活”,所以在运用中的“去繁就简”就尤为重要,挑一些经典的元素在局部体现,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这次大赛作品总体来看,抽象图案的占比会相对少一些,希望看到更多凝练的艺术化表达方式。
发掘复合型人才
让产品更好地落地
张毅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副教授、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家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于我来说,作品考量环节,我首先看色彩,色彩搭配合理,既对比又协调统一的作品是首选;其次看图案和纹样,这一环节先看构图,再看作者的手绘功底以及造型是否能准确表达赛事的主题,最后考量作品的时尚性是否能代表家纺产品的流行趋势、捕捉市场的动态。
在设计丝绸产品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到丝绸面料有它本身的特性和风格,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的细腻、光滑属性,而后再进行创作。其次,设计出来的纹样结合到家纺产品、丝巾配饰等实际产品上,要注意原创性。第三,创作者要有手绘的基础水平,在设计时,先进行手绘,再进行计算机的创作,这样的作品既包含作者的创意,也能利用计算机的多样化形式进行展示。第四,除了创作风格图案,还要关注市场的风向、色彩、潮流与趋势,把这些融入到丝绸的特性之中,产品就会更加落地。
“震泽丝绸杯”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可以发现,大赛的办赛水平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了丝绸家用纺织品中影响范围很广的设计赛事。大赛通过评审去发现优秀的人才和作品,而学生们也通过大赛找到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希望大赛越办越好,未来有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赛事中来。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资讯排行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