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刘嘉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分四批公布了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82项。纺织类非遗品种丰富,底蕴深厚,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瑰丽的宝藏,而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合理地做好这项事业,平衡好手工技艺与工业生产的关系,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创新纺织类非遗,这不仅是每个非遗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更是纺织业界、文化业界的聚焦要点。
10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加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领域优势,共同推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党委副书记陈伟康,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副研究员关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周一奇,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剧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浙江省非遗项目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郑芬兰,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北京红凤凰服装工作室总设计师顾林,北京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郑芬兰,北京大学规划与景观学博士奚雪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副主任段红,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张家洲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孙淮滨主持。
非遗是技艺与情怀世代相传的事业
“非遗是一个充满情怀的事业,又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为之奋斗的事业。”此次会议上,张家洲介绍了我国纺织类非遗保护现状和自身特点。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分四批公布了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82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民间美术(31项,各种绣艺)、传统手工技艺(28项,各种纺染织技艺)、民俗(23项,各种民族服装服饰)。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纺织类非遗品种丰富,底蕴深厚,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
多年来,一批有情怀的纺织企业家及品牌设计师,执著于非遗传统文化及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如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无论企业几经变迁、遭遇困境,始终没有放弃对潮绣等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坚持中国刺绣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北京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著名中式服装设计师顾林,以及孙颖、王国英、郑芬兰等非遗传承人,都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技艺有着深厚情怀、执著坚守、不断创新的人。
“非遗是世代相传的,并在自然与历史的互动中被再创造,是一个流变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王晨阳就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措施做了全面介绍,希望纺织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创新工作,加强文化领域与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钟廷雄在会上表示,纺织类非遗项目中有52项是少数民族项目,占比很高,这说明少数民族的纺织类非遗项目非常丰富,是我国非遗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非常重视与支持。此外,钟廷雄还重点阐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纺织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等相关问题。
纺织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具有明显优势
本次座谈会聚集了国家级和省级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与相应的服装、家纺、印染、服装设计师行业协会的负责人,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著名设计师及专家进行了现场对话与交流。针对纺织类非遗在保护、传承、创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与会嘉宾纷纷认为,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手段之一。生产性保护,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有效保护,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纺织行业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与独特的产业优势,是最适合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行业之一。通过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文化价值与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和丰富的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使纺织类非遗得到可持续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纺织行业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具有明显优势。首先,产业链条完整。纺织产业链最长、最完整,涵盖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纺织类非遗所涉及的纺、染、织、绣、服装服饰,均能在纺织产业链上找到相对应的环节,有利于实现非遗项目与生产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其次,企业品牌资源丰富。纺织行业具有丰富的品牌与企业资源、优秀的专业设计力量、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全面系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能够为提升传统工艺的设计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多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再次,成功模式可供借鉴。纺织行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创意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纺织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与会嘉宾在市场专项调研、培育共建基地、丰富产品设计、规范生产标准、增强产权意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专项基金、推进跨界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共识。
非遗工作根本在于保护,难度在于传承
“非遗工作的根本在于保护,难度在于传承,在保护与传承之间要深入开展多项工作。”在听取了与会者的发言后,王天凯做了总结讲话,他感慨道,纺织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要充分开展调研工作,找到其中规律去推动和发展非遗项目,发掘优秀的做法,找到手工制作与工业化生产的平衡点;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行业内展会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为纺织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营造良好环境。当前,行业进入到“十三五”发展的关键节点,要推动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结合,实现价值的再创造。
王天凯强调说,在今后的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要倡导三个新理念: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传承。在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与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与价值的同时,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才能增强非遗的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加入传承行列,使非遗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理念。非遗是民族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印记,是以人为核心、以生产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非遗的生命在生产、在生活。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现代生产和生活之中,融入时代潮流,在现代生产生活的节奏中传承与发展。
三是创新创造的理念。对非遗的尊重与保护,并非固守一成不变的原貌,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创造与提升。创新性和创造性传承是传统工艺魅力常青和价值永存的根本,是传统工艺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源头。因此,应鼓励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创新发展,实现价值再创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视觉焦点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