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长杰 牛婵 孟庆杰/文 张彦山/摄
新闻背景
1月17日下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承办,欧瑞康集团、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会长助理陈大鹏,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等领导与企业代表、媒体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主持。
孙淮滨在论坛上谈到,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纺织行业也在探讨如何推动行业自身的结构性改革与调整。一方面需要认真理解、消化宏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理论和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实际需要,明确行业自身“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和方向。他提到,由于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中国纺织企业需要把这个题目放在整个“十三五”的大局中去思考。
2015年11月10~18日,在前后9天时间内,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如今,这一概念更是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可以感受得到,中国纺织产业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中,也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
何为“供给侧改革”?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消费水平、需求在升级,然而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却仍旧停留在原有层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升级后的新需求,因此,导致大量消费外流,内需市场乏力。这就要求包括纺织服装产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大力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供给侧改革将处在突出位置。今后,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作用将继续适度扩大,而加大供给侧改革已上升为最高决策,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宏观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贾康:
纺织业要利用改革机遇 “化危为机”
在供给侧方面,国家决策层有着清晰的指导精神,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过去,在需求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仍将延续,继续适度扩大总需求,但侧重点已经转移到供给侧,目的是要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加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打造升级版,也就是通过供给侧的新供给,创造、引领和释放新需求。
需求和供给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经济在需求管理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但长期忽视供给管理。当前,中国市场不完备程度尤为突出,因此更需注重供给管理,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来校正结构上的偏差。
需求侧永远有动力,人的需求永远不可能被完全满足,但现实生活中,经济学讨论的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伴随的变量是收入水平,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趋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被释放出来,如何满足需求?需要由供给侧作出回应。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在需求管理视野下,“三驾马车”的说法由来已久,现在看来局限性非常明显,然而当前,动力体系想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就必须考虑结构化的逻辑传导和转移,形成满足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需求的供给能力,而且一定要在供给侧通过创新形成这种能力,因为真正的创新都是发生在供给侧。
如今,“新常态”其“新”已在经济下行中明朗化,而其“常”则还未实现,需要完成探底,在企稳后对接一个增长质量提升且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为处理好新阶段动力机制转换与优化、促使微观经济主体潜力与活力充分释放等相关问题,需要十分注重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供给侧这一端,正确把握改善其环境与机制的思路和要领。因此,面对“十三五”,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创新驱动升级发展。
要真正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出来,需要抓科技,抓制度供给。传统制造业,包括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是非做不可的!升级换代要抓牢科技创新,但是科技创新光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必须要让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完善环境与机制,打造新动力
如何完善供给侧的环境与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潜力与活力,在新常态中打造新动力,我有三个层面的看法:
第一个层面,在过去已经有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量调控、需求管理方面,通过供给管理加强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国民经济中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制度供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环境建设客观需要。
第二个层面,要进一步突出某些特定国情下的有个性的约束条件,再引出战略思路和战略分析。在这方面,有三个明显的国情约束:首先,几十年的粗放发展带来了非常明显的资源环境压力,在很长时间内,整个基础能源的供应摆脱不了以煤为主的陈旧结构;第二个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考验,国人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第三,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如何真正解决走向共同富裕的严峻挑战正摆在面前。
第三个层面,建议明确提出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这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微观潜力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改革是市场性趋向,开放是倒逼改革,都是从制度供给开始的系统工程的打造。在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必须承认进入了深水区,攻坚克难任务非常艰巨。
纺织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目前要更多地利用供给侧改革机遇,化危为机,在供给侧方面把可以调动的所有潜力空间争取用足,把政策用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到了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必须在原来已经有的需求管理基础上,抓好供给管理,特别是以制度供给管理为核心的全面改革。
行业视角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勇:
供给侧改革下, 纺织业将获得更大主动权
2015年,很多行业,尤其是原材料行业,几乎都发生了亏损,而纺织业的表现却仍令人欣慰。2015年1~11月份,纺织行业规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713亿元,同比增长了5%,利润总额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6.8%。2015年1~11月,行业投资超过10000亿元,同比增长15.1%。
应该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甚明朗的背景下,纺织业能有5%的增量和6.8%的利润增长,已非常不易。但是,尽管从整个中国工业经济来看,轻工和纺织基本面表现较好,但实际上面临的下行压力依旧很大。
内外需市场双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未达目标
纺织行业目前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出口下降。2015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预计为2920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4.88%。“十二五”规划中,这项指标是3000亿美元,2014完成3060亿美元,但2015年又回落了。同时我们国内的消费也没有呈现“十二五”规划时预料的表现。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原则就是要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提高消费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比重。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6万亿人民币,预计在“十二五”时期要翻一番。但目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少数没有完成的指标之一,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大概将达到30万亿人民币。
纺织服装的国内消费总额增长同样不理想。在2013年以前,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时,纺织品服装的增幅为19%。而到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约为15%时,纺织品服装的增长率只有约13%,2015年只有约10%,就是由过去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个点,变成了低两个点。
不管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还是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以消费拉动为基础。现在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也是在分析为什么社会消费品零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纺织业先行改革,获取更多主动权
从纺织品服装情况来看,为什么其经济指标表现会比其他的工业品要好?实际上就是纺织业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第一抓住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抓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可以说,纺织行业在过去10年,尤其是在过去5年时间里,在供给侧改革上走在了众多行业的前面,所以相对来说,获得了更多主动权。
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2015年出口出现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到12月当月才变成了增长,但是全年累计负增长4.88%,这种负增长趋势的出现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第一是汇率的变化。在过去的5~10年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下降了30%左右,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下降了超过40%,影响巨大。
第二是欧洲、日本的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纺织业出口和国家外贸出口形势差不多,但中国纺织品在美国、欧盟、日本这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不仅是量价齐跌,同时市场占有率也在下降。2016年的前期外贸出口应该会有所增长,原因首先是跟汇率有关,其次是订单回流加快。
而在国内社会消费品增长态势方面,也应该会止跌,逐渐回升。从2015年开始,国内发布的各项促进政策开始发挥效应,尤其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会在2016年对制造业逐步显现,所以纺织业在2016年不要太悲观,应该还是一个稳增长态势,当然,也不会增长太多,是一个逐渐上坡的曲线。
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肯定是中国纺织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原材料领域,如化纤、棉纺以及印染等细分行业中。
目前,在国务院部署下,工信部正在制定三年的“三品战略”行动计划,也就是增品种、创品牌和提品质,这是在中央部署供给侧改革总体安排下的重要举措。相信在“三品战略”的推动下,纺织工业的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在未来五年会有很大的进步。
多方探路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任 潘建成:
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形势下,可主要从三个层面剖析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二是如何判断2016年的经济走势,三是如何理解和推动供给侧改革。
首先,如何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最近有两个数据让人感到担心,一个是PPI连续46个月同比下跌,历史罕见;第二个就是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1.9%。这两个数据令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形势倍感压力。
但从宏观看,运行到今天的中国经济其实非常不易。增长率一直在向下走,从7以上到7以下,但是增量仍保持了稳定;虽然增长率在下降,但放在全世界来看,依然是非常高的。
如何认识这个形势?从投资、消费我们都看到了结构的分化和升级,消费越来越成为推动增长的新动力,所以解决中国今天的问题,关键不是解决总量,而是结构。
第二,如何判断2016年的经济走势。从目前来看,2016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是国际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没有结束;三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四是影响经济最重要的信心,包括消费者的信心、投资者信心有待恢复。要看到,经济仍有增长的动力,一系列政策的刺激效应在2016年会释放,我国已经开始布局、启动和逐渐启动的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国家战略,在2016年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带动作用会更加增强。因此,预计2016年经济会延续L型走势,继续明显下降可能性不大,而2016年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可能性更大。
第三,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供给侧的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升创新能力。真正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必须和短期行为一刀两断的,一定要告别山寨,实现真正的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 杨海涛:
信贷政策将进一步助力轻纺业融资
目前来看,工商银行对纺织行业的支持首先体现在行业政策上,工商银行对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信贷政策,这些年对纺织行业是鼓励支持的。
到2015年末,工商银行在纺织行业有6千户贷款的客户,整个行业在工商银行的贷款额超过一千一百亿元,而这一千一百亿主要是在2011年以后发放的。2011年以后,工商银行在纺织行业的融资额累计增加了500多亿,也就是近几年加大了对纺织行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工商银行对纺织行业的信贷总量和贷款中的占比都在逐年提升,这是工商银行对行业融资需求方面的支持。
另外工商银行坚持扶优限劣,对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企业进行积极支持。特别是由于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并购业务增多,我们在近几年通过并购贷款、银团贷款,包括融资租赁业务,对纺织企业开展、更新了一些业务合作,比如鄂尔多斯、神马股份、山东翔宇等纺织企业都是当地分行重点客户。
工商银行对纺织领域信贷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集中度比较高,主要投向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大概占全行业务比重的75%左右,这些领域也是纺织行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工商银行非常注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宋彬:
“十三五”再造纺织强国魂
2015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光华集团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围绕坚定信心、和谐发展、加速发展的理念,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的既定目标。
企业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按照控股公司打造时尚纺织、科技纺织、服务纺织的部署,以都市贸易为依托强化设计,研发打造品牌时尚,以都市服务为载体,营造文化创意和地产物业的新发展。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引导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担负起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全面达成“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阶段是纺织工业由大变强、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机遇期,此次会议聚集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及相关资深人士,以“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为主题,汇集政策解读、产业指导,为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光华将秉承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十三五”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把国有企业做强、产业做优、事业做大。希望中国的纺织产业在创新思路指引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地干、精准地干、绝不回头地干,以坚定步伐加速迈向小康,伴随新常态,在“十三五”再造纺织强国魂。
欧瑞康化纤板块软件解决方案副总裁 Reinhard Muhlenmeister:
以化纤生产工业4.0解决方案强化价值链
目前,欧瑞康有一个已运行10年的工厂运营中心,是欧瑞康在纺织价值链中的管理系统,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及机器的维修和升级。工业4.0对此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厂运营中心成立之初就与互联网结合,以便更好地支持移动应用,提供云服务、智能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远程支持。欧瑞康通过整套系统和流程可实现全面的质量跟踪、监督和管理,更好地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除在线质量外,还有离线质量,欧瑞康强调的是作业和产品的追踪。
工业4.0另一个核心术语是CPS信息物理系统。欧瑞康的CPS系统与丝饼相联,能将信息通过不同终端来展示。信息与相关数据都属于CPS数据库,数据越广泛,产品描述就越精准。目前,欧瑞康正在开发工具来提高运营绩效,也开发了移动App,既作为管理工具,也在运营工厂内让操作人员使用,甚至可让客户看到。
对于如何处理数据,欧瑞康的重点是尽可能收集更多数据,但提供智能数据信息,关键还是看客户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此外,欧瑞康还可提供远程支持服务,安装系统后,客户可决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获得某项支持服务。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忠伟:
从“三品”战略谈供需结合
品质、品种、品牌,“三品”课题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今供给端和需求端由于互联网已没有隔阂,所以如果单独谈供给端改革,不谈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结合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一些纺织企业希望做大规模并形成定制化、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这种投入非常高,它需要整个社会系统在同一平台上共同交易。当下,整个纺织业供应链非常完整,但相互之间信息完全隔断。如果原材料、纺纱、织布、设计、成衣等都在一个公共平台信息共享,那配套服务成本下降是不可估量的,且反应速度是没法预计的。
未来重点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去年,在国家提“互联网+”时,我们提出“品牌+互联网”。做品牌是国家工程,由两个系统组成,即你所在行业产品组成的有形系统,国家企业及人的素质形成的无形系统。
做品牌中很重要的是原创性创新,其以价值为导向。未来整个中国的转型,包括“供给侧”改革转型,是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原创式创新的转型。李克强总理在外访问时提到了晋商的精神是无中生有。在领域中找到真正可以与品牌结合的东西,可叫无中生有,希望我们可以做到这点。
品牌背后最根本的是文化,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会导致许多经营方式和商业思维的改变。文化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现在的陈旧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型。
嘉宾对话
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器
主持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新闻中心主任 孙淮滨
出镜嘉宾:
欧瑞康集团中国区总裁 王军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程庆宝
沭阳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杨云峰
找纱网CEO 顼栋
在对话环节,四位来自企业及产业集群的大咖,纵论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互联网+等话题,分别从微观层面详谈了对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看法和意见。
孙淮滨:供给侧改革是长短期结合的国家政策,请问欧瑞康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军,你如何看待这一改革政策?
王军:谈到供给侧改革和调整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到又兴奋又有压力。虽然过去我们也在努力这样做,但是现在更加系统地强化了这一点,这实际上对欧瑞康来讲也是非常大的促进。中国纺织工业,特别是化纤工业发展到现在这个节点,欧瑞康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化纤工业供给侧中的一员,会责无旁贷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持。
欧瑞康作为纺织化纤技术和设备的提供者,一直以高效、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为发展目标,以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高效是指整个化纤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不仅仅指原料,也包括能源、人工、土地和水的利用。
具体实现这一切,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看。软件方面是指如何实行流程升级、流程优化和本身流程再造以及在软件或者流程的开发基础上,如何把工艺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实现高效运营;硬件方面是指在设备上如何实现高效生产和高质量。
在这一过程当中,欧瑞康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与中国化纤工业一起进步。
孙淮滨:在北京地区纺织板块当中,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已经没有太大的比重了,但是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而且做得不错,那么请问程庆宝董事长对供给侧改革有何感受呢?
程庆宝:从北京纺织业来看,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调整。我们是北京纺织控股旗下的北京光华纺织集团,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环境要求的提高,一直在进行调整。首先是印染板块调整后去掉,近年来又提出时尚、科技、服务的新纺织的目标,可谓第二次调整。另外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开始变化,北京纺织产业必然要继续进行调整,加之公司的主题就是要打造时尚纺织,所以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了。
作为光华集团,因为肩负很多历史使命,特别是退休职工比较多,下岗职工比较多,任务比较艰巨。经过几年的调整,我们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输水管道、大型储油罐这些方面处于科技领先地位。目前集团为适应北京城市功能发展的要求,把企业建到外地,先是沿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道路,在河北固安建厂,进而在山东烟台和新疆和田建厂,后来在缅甸也建了厂。
制造业调整首先要适应环境,环境的变化,必然倒逼企业进行调整,另外调整也要考虑到市场、政策和成本的因素,这样产业调整才有可能成功。
孙淮滨:说到区域布局,现在沭阳也在做区域集聚化生产,并且想往智能化的方向走,请杨云峰副书记介绍一下该地区进行供给侧区域集聚调整的做法。
杨云峰:沭阳经济开发区是江苏苏北地区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沭阳纺织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沭阳经济开发区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从连续三年纺织产业的产值来看,增幅都在30%以上。2015年,纺织产业增长依然达到了30.6%,我想这个成绩应该得益于沭阳抓经济就要抓产业、抓产业就要抓集群的工作思路。因此,作为地方政府来讲,在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这项重大的决策部署上,还是从本职工作出发,特别是沭阳经济开发区内,还是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在产业招商上,改变了以往装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思路,而是围绕产业链的拉长、补齐、做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舍弃在市场上没有前景、在发展上有瓶颈的企业,同市场发展前景好、资金解决方案好的企业合作。
在平台建设上,沭阳经济开发区整体是56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35平方公里。在新的区块里,按照产业的布局,建设了6000亩的纺织产业发展园,其中重点启动的第一个区块就是占地1010亩的智能针织产业园。
在环境营造上,侧重于品牌的建设、质量的把控及区域产业美誉度的提升。实现有收有放,收的是有瓶颈制约的要素保障问题,放的是如何把供给侧改革在微观方面做活。
这三个方面也是沭阳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
孙淮滨:找纱网最近的业务发展势头很好,CEO顼栋学经济出身,现在做的是“互联网+”,从你的角度来看,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好的服务,使我们的企业供给侧调整转型有一个良好的改善?
顼栋:作为一个80后创业者,学成回国后继承家族产业,发现实体产业的确非常难做,也深刻感受到父亲作为纺织行业中的“老炮儿”的确不易。于是,我想利用互联网增加企业的销售,而且我发现纺织行业很少有优秀的互联网平台,所以我决定做找纱网。
找纱网做的事情就是帮着行业内的企业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我们全程免费服务,你要卖什么纱线,你要买什么纱线,都告诉我们,我们建一个平台和生态圈,帮助大家把这个行业的透明度扩大化,把采购成本、交易成本极大降低,我相信这也是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真正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在供给侧,我们做的就是供给侧的改革,让企业和行业生态越来越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纺织行业创业,支持供给侧改革。
智能力量打开沭阳新大门
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暨“沭阳杯”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颁奖仪式刚刚落下帷幕,沭阳县的升级成果让人印象深刻。如今,“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打开了沭阳的新大门。
沭阳县是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跻身2015年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纺织产业是沭阳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包覆纱企业更是独领风骚,针织丝袜、包覆纱等产品单体规模已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纺织服装产业被确定为沭阳县“2+1”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东部地区投资回归将成为长期趋势之下,沭阳县率先规划了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这不仅开辟了针织行业的创新发展道路,更为纺织行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新鲜力量。
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前夕,《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专访了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沭阳县委常委、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云峰,县委办公室主任姜若鸣,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纺织服装产业招商局局长魏伟,听他们共同解读产业园的发展之道,从中深刻感受到了沭阳县各级政府对智能针织建设的信心。
独一无二的智能选择
当前,纺织产业已进入结构调整期,加快针织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从投资空间布局上看,中西部地区成本要素空间缩小,东部地区投资回归将成长期趋势。对此,沭阳县紧抓机遇,决定率先规划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
智能针织产业园坐落于沭阳开发区6605亩的纺织产业园内,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进行产业规划,建设规划期限为五年(2015~2020年),将完成孵化区、成长区、样板区、配套区和政府公共平台的建设,实现企业集聚、品牌服务、物业服务、运行系统等园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胡建军表示:“我们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把制造业强县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方略,在提高针织产业园的智能化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针织产业实现融合,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
杨云峰强调,该项目旨在提升开发区产业质态,实现企业扩能升级、产业集聚。能有效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沭阳纺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可吸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是富民强县的工程。
工业发展获新增速
“十二五”末,沭阳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5.7%;实现一般预算收入71.7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总量居苏北县(市)之首,这也带动了地域纺织工业的发展。
对未来发展,胡建军解析,中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发展县域经济来讲,主要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要求,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一是推动工业转型。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并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对新兴产业注重引导增量。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按照“微观政策要活”要求,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逐步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优化要素供给。主要针对资金、人才、技术及生产性要素的制约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沭阳县水电气热用户工程市场化改革试行办法》等改革,减轻企业各类负担。
姜若鸣介绍,经过“十二五”发展,沭阳县经济基础更坚实,荣获工信部首批“全国工业百强县”称号,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及社会环境大有提升。既有良好的平台载体,又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还有相对宽裕的土地指标,这都使沭阳成为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沃土,又助力了纺织产业园的快速建设。
智能加工延伸微笑曲线
沭阳县以“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以“重抓中间、带动两端”的微笑曲线为发展战略,推进和指引园区建设。
重抓中间是指制造、生产、销售等实体要素,带动两端是指设计、品牌、展销、数据等服务,应落实好微笑曲线“中间”再向两端发展。产业园规划选择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可操作性强的智能加工产业为突破口,园区主打产品以袜业为主,向上延伸到锦纶、氨纶、包覆纱,兼顾内衣、织布、服装等针织产品。
胡建军强调,智能化是把《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两项战略结合,《中国制造2025》指用高端智能化装备生产高质量产品 ,“互联网+”是营销模式的改变,会带来更多服务内容。两者结合最终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产品、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智能制造体系。
胡建军充满信心地表示,在整合县内现有纺织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力争用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百亿乃至千亿级智能针织品生产基地。
全力以赴 以“智”取胜
沭阳县专门成立“沭阳县智能针织产业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沭阳县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并邀请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规划,全力以赴进行智能建设。
配套保障上,产业园内实行“七通一平”工程,道路、绿化、亮化、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管网、电信、有线电视等予以全部配套。运营模式上,产业园由开发区开泰投资公司独立运行,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物管、统一服务、统一要素保障。
项目建设上采取“招培并举、内培外引”,整合和裂变开发区现有企业进入产业园区,一是“龙头带动”,二是“平台驱动”,三是“县乡联动”,把智能针织产业园作为袜子等纺织品的规模型、旗舰型大项目的研发生产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地方大户和外出回乡人员的发展基地。
格外诱人的当属扶持政策。沭阳县委、县政府突出智能针织产业特色化发展,对针织袜机、针织圆机、包覆纱机、加弹机、一体机等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扶持,提供厂房优惠、厂房租赁、设备奖励、水气优惠等政策,切实推进了企业核心发展。
魏伟介绍,园区已实现4家规模企业入驻,投资8亿元的江苏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即将投产达效,投资1亿元的腾翔智能针织已达成意向,与全球最具盛名的针织机械制造商意大利罗拉蒂集团签署了10000台供货协议。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兴盛指日可待。
此外,“沭阳杯”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的评选活动也广获好评。胡建军表示,作为地方产业,第一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服务好市场,通过活动能进一步提升纺织产业、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形象。第二,一直以来沭阳纺织产业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及各大媒体的支持,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回馈,希望产业园的发展得到大家的关注。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资讯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资讯排行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视觉焦点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