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市场已由最早的汽车工业扩展至物流、食品、医疗等新领域,人工成本的上涨和机器人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已促使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造行业占比22.82%,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为8.71%和3.62%。此外,像物流、食品饮料、医药、卫浴、冲压、打磨等行业的一些工序,也在逐步从人工向机器人转换。那么,纺织机械的高度智能化能否看做是产业机器人的前驱?
机器在18秒内能裁剪好一条牛仔裤,3分钟可完成洗水效果……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成本获得大大的降低。
“未来,更多企业需要用到我们的智能裁缝技术。”在爱斯达创始人樊友斌看来,智能制造是传统服装行业未来转型的必然之路,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启明认为,在用工荒、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出当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助力企业提高利润率,增加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制造2025”提出用3个10年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具体到纺织服装行业,同样也面临着由“大”向“大而强”的转型,但这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只有勇于尝试与创新,走智能制造的路线,才能在夹缝中求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纺织服装业具有先期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基础和优势。然而智能制造则是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迈向纺织强国阵营的必然之路.
从现有路径来看,纺织服装业推进智能制造,势必将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结合汽车、机床、通信设备、纺织等行业特点,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智能制造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认为,智能制造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智慧制造,不仅是立足个性需求的快速反应、个性化定制、准交快交系统,而且还是立足于以互联网技术嵌入产业的系统集成。
“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首先应该从发展智能化装备入手,研发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高端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开展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实现各工序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控制。”俞建勇表示,各种纺织品及设备在线自动检测和设计的数字化以及生产营销管理产业链实现全过程数字化智能管理,进而促使我国纺织产业实现智能制造。
“C2M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思维,包括前台的市场拓展系统、后台保障系统及中间的大客户系统,这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说到底,我们干的就是整合资源的事儿,整合全球的研发、供应链、大牌设计师等资源。”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钟康、青岛红领集团董事长表示,在过去10年,青岛红领集团积累了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数据,包括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数据。依托于庞大的数据模型,红领如今俨然一个“数据工厂”。智能制造工厂将成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制造企业直接供给的主流通道。
来源: 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
资讯排行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视觉焦点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