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构建涤纶工业丝新增长格局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3-07-13
资讯导读:2013年,在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涤纶工业丝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快速增加的涤纶工业丝产能,适应

  2013年,在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涤纶工业丝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快速增加的涤纶工业丝产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完善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成为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涤纶工业丝原料市场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分析,也被提上了新的战略高度。在此基础之上,寻求涤纶工业丝未来发展的竞争点,才更有动力与气势。

 

  走出调整期仍需时日

  作为化纤行业的一个重要品类,涤纶工业丝的发展情况一直都在牵动着行业内外的心。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2009年、2010年、2011年,涤纶行业处于上行周期,发展之快令人咋舌。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涤纶行业景气下行,以至于2012年全年,涤纶长丝行业基本都在景气底部运行。

  进入2013年,国内经济企稳的势头也影响到了化纤行业的发展。一季度以来,我国化纤行业的化纤价格普遍开始上扬,盈利水平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出现小幅上升。而且,决定行业能否上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下游的需求是否能够跟得上上游市场行情的发展。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数据分析来看,2013年以来,作为化纤下游的服装行业,出口数据较前几年出现了较大好转。由此看来,涤纶行业在经历了约一年的景气低迷之后,出现企稳回升的行情倒也合情合理。

  但是,行情的渐暖,并不意味着涤纶行业的发展现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记者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了解到,涤纶行业周期性较大,上一轮涤纶行业周期起于2009年3月,并于2011年第三季度见顶,随后涤纶行业即进入下行周期,目前行业仍在低位运行。处于深刻调整期的形势,使得涤纶长丝产品的盈利空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善。

而且,从具体层面分析,也不难看出涤纶行业的一些细节问题。在供给需求方面,涤纶行业产能的集中释放以及下游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增速减缓,化纤产品的需求增长减弱,国内需求还待拓宽。在产品结构方面,现在涤纶行业多数产品还是以量为主,差别化品种的技术含量偏低,真正意义上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涤纶差别化品种还是偏少,功能性差别化产品的比重还是偏低,产业用、装饰用的纺织品占比偏小。在产品价格方面,现在国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趋紧、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扬、社会责任支出增加等多种因素集中作用,也使得涤纶行业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在经营环境方面,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产品反倾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行业自律机制缺失等成为产业进一步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化纤行业,尤其是涤纶工业丝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突破的重大障碍。

 

  定位高标准

  对于涤纶工业丝企业来说,了解行业实际产能及产量情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合成纤维处处长朱培军作为化工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介绍了一些有关涤纶工业丝的原料现状。

“2000年至2012年的十几年间,我国的聚酯产能可以说是增长相当快的,这其中,2000至2005年,聚酯年均扩能约为290万吨,年均增长达28%,2010至2012年,聚酯产能年均增长超过15%,年均产能增加达到450万吨左右。随着产能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也是聚酯产能的全面过剩,聚酯切片的产能也随着聚酯产能在增长,且弹性很大。”朱培军说。

  他指出,现在切片及下游盈利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事实,而且以往最能带来市场的差别化品种,现在增加效益也不多。“聚酯切片市场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常规切片纺现在挣扎在被淘汰的边缘,直纺工业丝技术突破将制约切片需求的增长,熔体拉膜技术的发展将威胁切片需求的增长,聚酯切片产能过剩也将更加突出。现在,市场主要呈现民用丝群雄逐鹿,切片暗潮涌动,工业丝三强鼎立的局面。”

  面临着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与原料市场高库存的雾霾,涤纶工业丝行业亟待寻找新的出路。对此,朱培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以说,聚酯切片市场的这个冬天其实是有点长的。现在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也必须要依靠行业的自我调节来实现,这样就需要适当地降低运行负荷,既不主动做空市场,又能积极地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行业和企业的长期亏损状态。在另一个层面看来,随着直纺技术的发展,现在常规品种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虽然现在差别化品种的盈利空间在减小,但是持续的创新,不断地追求高品质,也确实是行业和企业应该去坚持做的事情。要用高定位高标准推进行业的升级,与下游一起共创共建品牌。”朱培军强调。

看准需求是王道

  对于涤纶工业丝行业来说,倾听下游的发展心声,可以帮助涤纶工业丝行业和企业,有的放矢地谋求长远发展。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骨架材料专业委员会高级工程师杨青介绍道,现在全球工业长丝年产量为350万吨左右,其中,橡胶工业的用量超过了一半,涤纶工业丝占到了55%。而世界用于轮胎帘布总量超过110万吨,其中涤纶又占到了40%。可以说,在橡胶生产领域,涤纶工业丝需要了解下游在想什么,这是十分必要的。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前军,就对用涤纶工业长丝做成的过滤用纺织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场合不同,过滤用纺织品的性能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形态性能、强力、透气性、耐温性、耐腐蚀性、防水放油性、过滤性等等。而且随着应用范围的拓展,产品也应该呈现出耐高温、耐腐蚀、长寿命、低运行阻力、低能耗的特点。

  “应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过滤用纺织品市场竞争的行列中,涤纶工业丝的生产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同时,加强对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才能够满足下游客户在服务方面的要求,解除其后顾之忧,这也是制造厂商想要获取竞争优势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所在。”夏前军说。

  作为企业内走出来的专家,江苏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顾晓华博士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介绍道,现在骏马化纤已经研究开发了高强高模共聚改性MXD6/芳纶复合工业丝。这种工业丝相对传统涤纶工业丝,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高热稳定性,而且相对于芳纶工业丝,能大大降低成本。

  “目前,轮胎技术更新及产品结构调整对骨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骨架材料的更新换代,要求强度更高、更加轻量化、更长使用寿命等,如亟待开发的新型聚酯纤维PEN、芳纶帘子布等高性能纤维帘子布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将推动传统的聚酯帘子布质量和性能的提升。”顾晓华说。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陈南梁也针对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相关意见。他指出,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相当广泛,可以用于造船、能源、汽车工业、飞机制造、机器制造、厂房设计、航空业、运动和休闲用品、医药领域等,可谓相当广泛。未来,这些涤纶工业丝所做出来的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将越来越大,复杂的直面和曲面的三维构型经编织物的需求,将使得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为之共同努力。

构建未来发展新优势

  我国涤纶工业丝行业在迅速发展,作为下游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在面对新市场的时候,在倾听产业链呼声之后,涤纶工业丝行业的品质发展和功能提升也有了新的要求。构建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仍是未来的一大课题。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工业丝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王建辉表示,未来涤纶工业丝要围绕以下六点去构建竞争优势:

  一是要不断地提升产品品质。如超高强涤纶工业丝的研发,低蠕变涤纶工业丝的研发,功能型涤纶工业丝的研发等等,要不断地加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尽力满足市场对于细旦产品的需求。

  二是要满足下游产品的技术要求。产业用纺织品飞速发展,高端产品的技术要求日益趋严,功能性纺织品,如阻燃、抗菌、耐热、复合材料等的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随之而来的,产品的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三是要实现节能环保型产品的技术创新。涤纶工业丝是高耗能产品,化纤行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涤纶工业丝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要求是320KG标准煤。继续节能降耗已经成为行业努力的方向。在环保理念的拓展方面,不但产品需要环保,而且生产产品的过程也要实现清洁生产。除此之外,行业和企业也要积极地进行碳足迹的认证。

  四是要实现全球营销战略。现在我国涤纶工业丝的出口量在逐年增加,2012年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达到了25.55万吨,全球市场的情况,对于中国涤纶工业丝行业的景气程度影响颇深。因此,实施全球营销战略,对于行业来说,有益而无害。

    五是要立足行业发展本质,转变各种观念。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国家现在正在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由产品销售转变为市场营销,在由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市场,在由市场引导转变为技术引导。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不断的更新转变各种观念,必不可少。

  六是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我国涤纶工业丝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在应用方面,仍有许多不足。而产业链的建设,既有利于涤纶工业丝运用的推广,还可以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运用。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