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来自山西泽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让他一生以“为农民服务”为目标;他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怀抱“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回到国内;曾多次荣获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曾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他就是刚刚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抗虫棉研究专家郭三堆。
2005年,郭三堆率领的抗虫棉课题研究组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在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创建了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的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新体系,这是棉花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整体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不仅保持了抗虫棉的特点,而且能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增产幅度可达25%以上。
我国在棉花育种技术上取得的成就震撼了世界农学界的专家和学者,也为项目负责人郭三堆赢得了“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殊荣。
“为我国的棉农研究抗虫棉”
郭三堆谈起深深触动他的一件事时,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声音也有些哽咽。
有一次,郭三堆带队到河南棉区做调查,听说棉花专家来了,以后种棉花不用再给棉花打农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带着10来岁的小孙子走到他们跟前差点给他们跪下,说:“中央来人了,来救我们来了,你们能不能给我一些那样的种子?”然后眼泪就下来了,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原来老人的儿子、儿媳前两年都在给棉花喷农药时中毒死了。
刹那间,郭三堆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我真觉得惭愧,我们搞研究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我们国家的棉农服务吗?如果科学不能解决百姓的疾苦,那么科学的意义又何在?”
回来以后郭三堆加快了对抗虫棉的研究步伐,老人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他和他的团队。
在我国,棉花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棉花和纺织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可以说棉花生产的兴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仅2004年我国原棉及棉纺织品出口创汇就达920亿美元,占我国当年出口创汇总额的20%。同时,棉花也是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害连年大爆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郭三堆回忆说,当时棉铃虫害造成长江流域棉区20%~30%减产,黄河流域有的地区竟然遭遇绝收。由于年年施用农药,棉铃虫产生抗药性导致抵御虫害的投入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大量有毒农药的使用又会污染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棉农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埋头攻关,郭三堆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在国内合成了杀虫蛋白基因。虽然此时美国的“抗虫棉”已研制成功,国内也有人主张直接花钱从美国引进技术,但这需要向美国支付上千万美元的使用费,而且这种引进还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转基因植株材料,而不是整个专利技术。作为抗虫棉项目负责人,郭三堆坚持自己研制抗虫棉。郭三堆说:“美国能搞出来,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成功?我们完全有能力自己研制。虽然说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哪个国家最先拥有高新技术的产权,哪个国家的人民就最先受益。如果我们不能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迟早有一天要被别人卡着脖子走。”
“拼死拼活也要搞成!”
郭三堆的担心很快得到了印证。
当郭三堆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时,美国一些拥有抗虫棉技术的公司也公开发表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3年占领河北市场,5年占领中国市场。郭三堆听了心急如焚,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研制自己的抗虫棉。“我感到压力非常大。当时世界上还有几个国家也在研究抗虫棉,大家都铆足了劲在赶时间。我就对我的研究团队说:拼死拼活也要搞成!”
此后,郭三堆和他的课题组带着行军床,24小时呆在实验室。困了,就轮流在行军床上打盹。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底,转基因植株培育成功,1994年,进入田间试验,并通过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鉴定,1995年申请了国家专利。
但前进的路上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郭三堆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当郭三堆和他的研究伙伴为研究成果高兴欢呼时,国内外却有人怀疑他们使用了外国的材料。为了证明这项技术是自己搞出来的,同时也为了避免害虫对抗虫棉产生抗性,郭三堆又与国内的同行们开始了国外没有成功先例的双价基因抗虫棉研究。不久,双价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事实证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完成基因工程高技术的研究,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双价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国家。两个基因构成双保险,可产生协同作用,如同在棉花中放入了两颗定时炸弹,棉铃虫咬了棉花,哪怕吃上一点点叶子,就会来一个消化不良,又是胃溃疡又是胃穿孔,没的活了。
郭三堆他们研制出来的抗虫棉品种经过几年的改进,逐步在各棉区推广开来。郭三堆自豪地说:“1999年,我们的品种还处在技术储备阶段,当时美国产品占领了我们93%的市场份额,我们自己的抗虫棉仅仅占了7%;但是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我们的品种已经占到了市场的73%。”抗虫棉的种植减少了80%的农药喷洒量,过去一年要喷近20次农药,现在一年只需喷2~3次农药。
郭三堆深感欣慰的是,自己的研究成功赢得了越来越多农民们的信任。试种的良好效果让农民们成了新技术最忠实的推广者,他们争相索要抗虫棉种子。郭三堆和他的同行们已经研制出了40多个适合于不同棉区特点的国产抗虫棉品种。1999年至今,国产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840万公顷,为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郭三堆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止,他又开始攻克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世界性难题。2005年,这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不仅保持了抗虫棉的特点,而且能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目前,我国约有330多万公顷棉田适宜种植杂交棉,若按此推算,理论上可新增皮棉80万~100万吨,增收100亿~120亿元。
在郭三堆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些经营方面的书,他说:“自主创新不仅是要研制出东西摆在那儿,关键是要用起来。”现在,我国抗虫棉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学、研、加工一条龙的链条,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转基因植物品种。有关方面在深圳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抗虫棉推广公司———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在河北、江苏、湖北、新疆等地建了控股或参股公司,正在加快抗虫棉的推广。另外,与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越南等产棉国的技术合作也正在洽谈,其中与印度的协议已达成共识,抗虫棉走出国门指日可待。
人物档案
郭三堆:1950年7月15日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75年~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86年~1988年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现为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织造行业总经理齐志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纺织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真维斯杨勋:自信、坚持,一定会有成绩!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新年特稿·领军者说 | 新乡白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谱写白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新年特稿·领军者说|福建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轮值会长陈飞: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交出“福建行动”完美答卷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
资讯排行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