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蚕业总站站长杨彪的“认识产业、找准位子、主攻突破”的指示,近日来,南部县蚕桑产业领导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学先进、比差距、找原因、定目标、添措施、强政策的高潮,谱写出了着力打造蚕桑产业的华章。
一、认清形势,坚定发展蚕桑生产不动摇。
当前,世界经济因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美国经济低位徘徊、日本经济受“3. 11”大地震影响等,全球经济正面临“二次探底”,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然而,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国家的“瑰宝”—茧丝绸在劳动力和物质成本上涨的压力和受技术、质量和品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真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增反价跌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要求全县党政干部和群众要充分认识到蚕桑产业为南部经济作出过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其主要表现在于:
1、蚕桑产业是农民增收、工业增效、出口增汇的重要产业。涉及贸工农,一、二、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
2、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民生产业。全县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达2多万户,从事蚕茧收购经营的人员达100多人,从事茧丝绸加工的人员达1000多人,从事桑、蚕、种、茧、丝、绸的技术指导的人员200多人。在建设新农村、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蚕桑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桑树能防风固沙、蓄水保水、净化空气,丝绸是“纤维皇后”,是人体第二肌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漂亮、生态、环保的消费理念已逐步形成。近年来,“丝绸进百姓家”逐步兴起,“蚕丝被”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4、蚕桑产业是承接转移的重要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东部地区蚕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对南部蚕桑加快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是难得发展机遇。
5、蚕桑是南部的传统优势产业。南部目前已是南部县虽然是国家东桑西移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质商品茧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县、南充市特色产业基地连片建设蚕茧产业先进县、南充市蚕茧生产主产县。
为了坚定不移地发展好蚕桑产业,南部县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把蚕桑列为全县的长效产业,今后,南部县乡(镇)两级将实行“换届不换产业、换领导不换思路”。
二、科学定位,打造极具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
南部县委、县政府通过实地调查,认真研究,纵横对比,反复论证,重新对全县蚕桑产业进行了战略定位,即决定用3—5年时间,在南部建成“一大基地、两大产业园、三大产业线、四大名片”的现代蚕桑产业。
一大基地:即在南部建成川东北年产优质蚕茧10万担、年产优质桑椹5万吨的生产基地。
两大产业园:即在河东工业园区建成集缫丝、织绸、印染、服装为一体的河东丝绸工业园;在南隆镇以八仙湖为中心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桑博园。
三大产业线:即在南部的西部地区建成以保城、双峰、铁鞭、大坪、丘垭、太霞、西河、店垭、桐坪、光中、神坝为核心,打造库区6万亩西部产业环线;在南部的中部地区以永庆、万年、双佛、兴盛、建兴、碾垭为核心,辐射大桥、伏虎、定水、建兴四大片区,打造4万亩中部产业环线;在南部的东南地区以楠木、碑院、中心、三清、五灵、碧龙、窑场为核心,辐射南隆、楠木、盘龙、东坝、王家五大片区,打造5万亩东南产业环线。
四大名片:即在南部做响做亮经济蚕桑、生态蚕桑、观光蚕桑和品牌蚕桑四张名片。
三、力求创新,做实产业各环节工作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发展催生使命,责任承载民心。“一年出拐点、两年出亮点、三年出成效”是南部党政共同的责任。坚持推进“三大转变”,提升发展质效。即推进全县63个乡镇分散栽桑养蚕向25个产业示范乡(镇)、65个产业示范村规模化栽桑养蚕转变,农户零星分散养蚕向业主大户适度规模和专业化经营转变,桑树种植模式由单一的蚕业向生态、观光、立体农业转变。坚持健全“三大体系”,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即建立健全以嘉佳丝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体系,以先锋、兴盛为代表的专合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和民间投入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坚持推行“万千百十”模式,加速桑园桑地有效流转,充分利用桑树资源,锁定基本养蚕农户,建立养蚕园区,培育业主大户,打造万担茧乡、千担茧村、百担茧社、十担茧户,实现“产业兴乡、产业强村、产业富民”。
二是创新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突出本地资源优势建基地,合理布局,连片开发,相对集中,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格局。培植大户,通过大户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发展,走一户带一方、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桑树资源,变桑树资源为桑树资本,积极探索桑树利用的新模式,实现桑树资源的多位开发,多途径利用,多领域发展。特别要加强对蚕沙、桑枝、桑叶、桑葚、桑皮、蚕蛹、丝胶等副产物在食用菌、桑叶茶、食品生产、沼气生产等方面的开发利用,重点发展以碑院的再生能源——杠炭、化装品原料、兴盛的“山泉牌”桑叶茶、伏虎的“懒丛牌”蚕丝被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声誉的民营产品,加大其产品自身的开发,做响品牌,扩大规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增效、蚕农增收。
四是创新养蚕制度。全面实施“四化养蚕”(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优良化、统防统消化)工程,在蚕桑示范乡(镇)集中修建小蚕共育工厂,全面搭建省力化蚕台,普及推广纸板方格簇,着力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
五是创新考核办法。重点考核亩桑养蚕量、亩桑产茧量、亩桑产果、亩桑效益,以片区为单位分季开展蚕茧现场大评比,根据各乡镇蚕茧的单产、总产、质量进行排位,对名次居后的实行责任追究制。
六是创新经营体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连专合、专合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实体。具体动作是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不同等级的蚕茧购销合同,合作社按照公司的要求和“五统一”的服务组织农户进行生产蚕茧,农户生产的蚕茧统一按照合作社社员大会拟定的最低保护价销售到合作社,合作社经过粗加工,再会同公司进行抽样试缫,试缫成绩结合当年当季当时市场行情进行议价销售,销售结果,合作社再按社员的蚕茧等级和交易量进行第二次返利。
七是创新帮扶机制。建立县级部门包乡、乡镇干部包基本养蚕户的帮扶制度,让全县党政干部和群众在蚕桑产业发展上做到思想同心、认识同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八是创新科技推广。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为南部县科技顾问,并与西南大学、省蚕研所开展“院(所)县联姻、产研结合”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党政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适时的蚕业信息和蚕事技术。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西南农业大学、省蚕研所为主的外聘高层技术专家、本县专业技术人员和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支队伍联手搞技术推广的科技运作机制。特别是当前,全县技术干部和各合作社技术人员抗高温、冒酷暑深入各蚕桑乡镇,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征订蚕种,培训技术;组织专业队,统一消毒防病;蹲守共育室,言传身教共育人员,严把共育质量;催逐养蚕农户添置省力蚕台和优良簇具,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相关资讯
- 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36亿美元,12月恢复正增长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意大利纺织机械:2023年第二季度订单量确认下降
- 三大因素导致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压力增加
- 百花齐放,创意升级,解锁中国流行面料的多面风格!
- 2022针织出口再创新高,今年国内市场有望较快增长
- 葡萄牙制造业出口增加,但出口商对前景存忧
- 中欧企业对双边经贸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 菲律宾经济保持向好态势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资讯排行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