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优势
发展面临新突破
瓶颈与问题
生意社8月1日讯 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更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石家庄、西安、郑州、武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素有纺织城称号的郑州和曾经引领郑州城市发展的纺织工业今后究竟何去何从?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思索。最近,根据郑州市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为加快郑州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按照市委书记吴天君提出的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指示精神,通过学习和对一些资料的研究、与业内一些专家座谈以及在调研和视察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经过综合分析,一个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优势和城市区位优势,全力重振郑州纺织服装产业、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想法逐渐形成。
现状与优势
发展面临新突破
1.纺织服装业起步早基础实。纺织业是郑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郑州市纺织行业加快国有大型纺织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成功引进了一批战略合作者。通过改制异地搬迁,棉纺纱锭达130多万锭,新上现代新型织机7000余台。在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中,郑州市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制定了《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资金,并把服装业列为加快发展的七大重点行业之一,强力推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2.服装业发展势头猛产量大。郑州服装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但发展势头迅猛。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品牌服装制造企业2000多家,规模以上92家,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纺织行业5万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10万人,服装流通领域20万人)。全市服装企业年销售女裤2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50%,年产男裤近亿条,成为中国六大男裤生产基地之一。品牌服装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300亿元)位居第二。梦舒雅、娅丽达、太可思、渡森、逸阳、五朵云、纽伦、德亿斯顿、戈洛瑞斯、快乐屋十大自主品牌年产量均超百万件,初步形成了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产业园和二七服装加工中心三个纺织服装专业园区。二七区、荥阳市成功申报了“二七女裤名城”和“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罗蒙集团、波司登新密基地、海峡服饰等一批规模大、投资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已落户郑州。
3.“豫派服饰”创品牌已叫响。目前郑州市服装自主品牌近千个,梦舒雅、娅丽达、渡森、太可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郑州20家企业获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创牌意识明显增强,郑州的裤业生产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再到“争创品牌”的转变,郑州裤业在设计理念、款式创新、面料选用、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等方面逐步接近国内领先水平。郑州市服装业特别是女裤生产发展迅速,女裤从9年前仅在黄河以北销售,到目前全国市场全面开花,成为全国裤业的“金字招牌”,“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实至名归,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裤业生产基地”、“豫派服饰”在全国的地位。
4.服装流通辐射强影响广。郑州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以火车站商圈为中心,涌现出了银基商贸城等一批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服装交易日益繁荣,成为全国重要的服装集散地,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贸易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的服装主要品牌几乎都已进入郑州市场,国际服装知名品牌30多家在郑州设立办事机构和营销网点。郑州火车站商圈以银基商贸城、世贸商城等几个大型服装商城为主要对外窗口,吸纳辐射范围北至北京、沈阳、哈尔滨,南到武汉、重庆、昆明,东到上海、杭州、常熟,西到太原、西安和乌鲁木齐。以郑州为中心6小时送货半径可辐射3.6亿人口的市场,12小时可辐射7.9亿人口的市场。
从当前情况看,郑州服装业发展增速加快,已经形成郑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是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极具潜在优势与特色的活跃力量,打造“中国裤业之都”潜力巨大,郑州服装业发展面临新的突破。
瓶颈与问题
产业缺乏新活力
客观地看,虽然郑州纺织服装业速度、规模、质量均向前跨了一大步,但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1.企业规模小,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虽有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92家。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几乎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中小企业,超亿元的只有3家,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年销售收入才2亿多元。服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足2%,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
2.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郑州市服装整体水平不高,无论男裤女裤,虽然数量庞大,但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而且来料加工占较大比例,男女裤知名度较高的几个品牌,单条成品裤利润只有2到6元,其他品牌还达不到这个利润率。郑州服装企业经营注册商标上千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仅5家,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20家。虽然“中国女裤看郑州”渐入人心,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贴牌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在批发市场和自营、连锁经营店销售,在本地及外地大商场却难以见到。
3.产业链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几个国有大型纺织企业改制后发展态势虽然出现转机,但所产棉纱布料与服装不能有效对接,服装所需原材料主要来自江浙一带;染整环节生产规模较小,郑州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水洗厂,形成产业链的短板;研发设计环节缺乏原创性设计,辅料拉链环节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展示、媒体宣传等环节发展不足。郑州服装以裤装为主要产品类别,但由于服装的搭配、花色的种类、品牌的形象不完美不完整,品牌价值很难得到提升。从郑州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看,产品种类的单一性将制约郑州服装业的发展提升。
4.企业缺乏人才,研发能力不足。郑州市许多服装企业重生产、轻设计,重仿制、轻研发,一味地简单模仿,经营品牌理念差,品牌意识淡薄,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少,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追求时尚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含量偏低,设计研发队伍严重不足,没有高级面料的研发生产。服装的价值重在品牌,体现在设计师的智慧和设计理念。设计人才匮乏,产品开发滞后,生命周期短,是郑州服装业的软肋和致命弱点。
5.发展受到制约,环境亟待改善。郑州的服装贸易以火车站周边的十几个大型服装商场为主要对外窗口。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商圈,有服装物流企业267家、商户3万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交易额千亿元,年吞吐能力达10亿件(套),日均车流量达2万辆,电动车、自行车日均流量超4万辆,日均客流量近130万人,受交通拥堵、场地狭小、消防安全等因素影响,服装企业发展空间大受制约。
借鉴与思考
放眼全国看先进
(一)主要特点与地位
1.企业规模大拉动作用强。宁波市2010年纺织工业规模企业(包括纺织、服装和化纤)2015家,平均生产总值超过4900万元,企业平均利润率7%。嘉兴市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48家,占全市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8.7%,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92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14%,其中2011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6个;服装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94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4%。常熟市截至2011年底拥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1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3%,完成工业产值3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1.5%。
2.产业增速快利润率高。宁波市2006年—2010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91%。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销售收入1161亿元。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总值的6.67%、2.91%和1.76%,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6.86%、3.43%和1.18%,吸纳的就业人员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员的23.24%。据资料显示,嘉兴市从2004年末(第一次全国经普时间)至2008年底(第二次全国经普时间),纺织业企业数从4100个增加到5882个,增长了43.46%,高出全国纺织业增长23.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341.8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701.93亿元,增长了105.3%。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7.34亿元,增长了542.6%,高出全国增长237个百分点。
3.品牌优势明显影响力大。宁波市实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战略,企业品牌意识强,品牌建设全国闻名,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拥有纺织服装类中国名牌20多个,服装注册商标3000余个。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地区域品牌建设,注册集体商标,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目前常熟服装服饰产业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16个,名牌拥有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其中波司登羽绒服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并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2011年产值超180亿元,羽绒服连续16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有雪中飞、梦兰等9个中国名牌,洲艳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品牌的生产份额占到70%。嘉兴市服装业拥有2个中国名牌商品,16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拥有浙江省名牌产品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8个。嘉兴市纺织业拥有中国纺织协会命名的产业基地2个,中国纺织名镇10个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1个。被誉为中国皮草名镇的桐乡市崇福镇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引导企业踊跃开展商标注册活动,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和崇福皮草的品牌。目前崇福皮草行业已拥有注册商标1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个;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1家,中国真皮标志裘衣王企业2家,中国真皮标志佩挂企业9家。
4.专业市场成熟商贸流通发达。被誉为“服装之都”的常熟服装城,2011年市场交易额达800多亿元。常熟服装城名品林立、万商云集,拥有40多个专业市场、2.5万多家商铺,聚集的国内外服装品牌达5000多个,被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城”,成为常熟服装服饰产业经久不衰、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信息港。嘉兴市目前已有纺织品专业市场7个,总部经济1个。各个专业市场集管理中心、金融中心、质检中心、中介机构、信息中心、商务中心、展示中心、货运中心、配货中心、销售代理中心、推广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崇福镇的崇福皮草大世界(成品市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商铺646间,集产品展示、成品交易、看样订货、设计培训、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是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裘皮服装、服饰及制品批发、零售的皮草专业市场。作为国际皮草贸易与展示平台,2011年崇福皮草大世界接待商旅约59.65万人次,成交额34.18亿元。杭州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占地5000亩,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交易中心之一,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街”,分为服装交易区和仓储物流区,集信息发布、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年成交额400多亿元。
5.产业呈集群化发展趋势。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依托“1+8”城市圈建设从单一分散经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快速跃起,区域纺织服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积极承接产业链梯度转移,将我国东部的设计、营销理念移进来,将研发和营销环节向东部延伸。三是产品以批量加工、贴牌制作向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并且开始由“区域品牌”向“高端品牌”挺进。四是企业从单一劳动密集型向以品牌文化、设计、技术为中心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
1.政府引导支持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引导,做优做强一个区域的产业是很难实现的。杭州市女装业能发展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而闻名全国,成为今天的“女装之都”、“丝绸之都”,与政府的强力推动密不可分。十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服装业的发展,不仅出台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而且不断充实领导小组力量,市委书记担任杭州市丝绸和女装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规划的实施,持续开展各项活动。杭州市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规模的“杭州丝绸与女装发展工作会议”,有总结、有表彰、有动员、有布置。杭州市丝绸与女装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研究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年度工作目标的实施,策划品牌宣传、大赛评奖等重大活动。常熟市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纺织服装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服装企业设备投入、科技创新和创牌等进行政策性扶持。据统计,近三年,常熟市共有230多家企业得到政策性资金支持,其中设备投资贴息项目53个。为鼓励服装企业技术改造,2009年专门明确对服装企业设备投资项目贴息额度在原贴息基础上增加10%,为推动服装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2.文化创意理念是服装产业发展的灵魂。服装与时尚创意产业相结合是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创新与品牌经营是服装产业的活力所在。服装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延伸是当前服装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具体表现:一是传统的服装行业注入了新的时尚、文化创意内涵,将服装业纳入到创意产业、都市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中;二是将服装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举办时装节、服装文化节等提升产地整体形象;三是以品牌为导向,鼓励和扶持原创品牌建设,通过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的运作,提升产品与产地的影响力。
3.人才培养机制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根本。服装设计是一种融时尚、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发明创造,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服装设计大师,服装产业创名牌提档次只能是空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师人才,杭州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人才蓄备、培养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每年拿出400万元共计4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通过“十佳”服装设计师的评选,获得金、银、铜奖的6位设计师将获得杭州市政府全额奖学金,组委会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和语言水平,分别送往国外一流设计院所进行专业深造。可以设想,随着这项计划的实施,若干年后,杭州必将成为服装设计人才的荟萃之地,杭州服装业的发展将潜力无穷。
4.完善市场体系是做强服装产业的必要条件。位于服装产业链下游的终端消费领域,却处于服装业价值链高端。完善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影响力与辅射能力,而且是完结服装产业链、实现服装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场所。嘉兴市专业市场的建立,有效地引导了行业企业的产供销细分,降低行业运行成本,大大提升了嘉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海内外大量客流涌向嘉兴,七大专业市场2009年实现交易额约1000亿元,活跃了当地经济,富裕了百姓生活。杭州市的时尚女装特色街,已成为展示杭州女装的窗口,扩大女装销售的市场;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街的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和中纺信息中心已成为集信息发布、展示展览、旅游购物、丝绸与女装良好结合的示范中心。
定位与坐标
确立发展新目标
1.科学定位谋发展。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提出:把郑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裤业生产基地、现代化的中原纺织服装城、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全市品牌服装产业销售收入2016年底达到1200亿元,这是振兴郑州市的服装产业,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良好机遇。
2.比照坐标促落实。按照市委书记吴天君的指示精神,要完成在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使命,郑州市纺织服装业要重振雄风,就要认真学习研究借鉴杭州的好经验,同时关注武汉服装业的发展。近两年,武汉市高度重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以武汉城市圈作为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政府投资400亿元,在服装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了200个重点项目,推进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升级。2011年,武汉市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实现工业投资38.3亿元,同比增长154.73%。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政府强有力扶持政策的落实,武汉服装业在中部地区的竞争优势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3.确保实现新目标。以“中国女裤看郑州”为基础,立足现在的优势,强化特色产品裤装在全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采用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推动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板块效应,拓展产业集群,塑造郑州裤业的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引导郑州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并用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郑州纺织服装的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郑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目标。
建议与措施
努力实现新跨越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领导,调整充实郑州市纺织及服装工业领导小组,因领导工作变动要及时更换。要重视发挥服装协会和商会作用,吸纳郑州市服装协会和服装商会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参与服装产业重大事项的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工作机制,负责总体策划打造中国“裤业之都”的各项活动:一是修订完善《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快《规划》中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三是协调服装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品牌、会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服装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整体发展态势,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五是完善延伸产业链。按照专业化、细分化的标准,立足当前的主导产品裤子,延伸产业链,实现纺织与服装的对接;六是加大水洗等染整环节建设,建设一个大型水洗厂,打通产业链,逐个推出“链接”品牌,穿珠成串,形成整体优势;七是强化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重点用于名牌打造、人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2.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的步伐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的重点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们要充分利用郑州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立足当前的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商招商以商促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在国内有影响力、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牌企业进入郑州,从而带动提升郑州服装业的档次和规模。
3.打造名牌,实施品牌带动。郑州裤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是产量还是影响力均已达到相当程度,处于蓄势待发的爬坡期,现在关键是如何上档次上规模,提升品牌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价值。目前要把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郑州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是培育名牌龙头。着力培育名牌主导型、品牌领先型龙头骨干企业,鼓励规模企业在品牌培育上加大投资,做好广告宣传,选择一批具备一定实力的品牌重点进行扶持,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二是放大名牌效应。运用贴牌生产、名牌专卖、连锁经营、协作配套等方式,使品牌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发挥品牌的辐射作用,加深纵深联合,扩大配套协作;三是注重时尚化发展。依靠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增强产品美誉度,引导服装时尚潮流,扩大产业影响力;四是注重区域品牌的推广。积极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展销、会展、展示活动,利用已有的产业特色优势,以“中国女裤看郑州”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郑州服装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打响整体品牌。
4.建设专业市场,改善经营环境。鉴于郑州火车站商圈拥堵的交通、拥挤的商铺与人流、脏乱的环境,借鉴武汉市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经验,在郑州市三环与四环之间,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造一个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总部型综合商务园,与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成呼应之势,错位发展。现有的市场以零售经营、方便市民生活为主,综合商务园区以服装展示、新产品发布、批发为主,给商圈内规模较大、急需扩张的服装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吸引世界和全国知名品牌落户郑州,同时缓解目前郑州火车站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5.加快人才培训,做好人才蓄备。一是继续开展“郑州市十大服装品牌评审活动”和“郑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评审活动”,调整充实评比内容,鼓励优秀设计师建立设计中心、注册个人品牌,开办服装创意产业,培育更多的服装名牌、名企、名师,促进郑州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引导企业重视人才、重视设计、重视研发,提升郑州市服装产业整体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三是鼓励企业聘请国际顶级设计师指导设计,鼓励服装院校的毕业生到纺织服装企业去创业。四是与高校联手,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训。五是坚持实现“四个以”,即以贴近生活为本,实现时尚和传统完美结合;以提高品质为方向,实现技术与艺术双轮驱动;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精品和大众互为依托;以品牌为先导,实现产业和产品提升发展,从而提高郑州市服装设计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六是积极搭建智力引进平台,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营造留住人才、集聚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 郑州市政协主席 李秀奇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崛起之路|新赛道的领航者——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张跃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打通“时尚+跨境”新路径!全球知名电商平台机构齐聚虎门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