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单边高棉价行情可能再次激活进口纱布市场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2-03-29
资讯导读:产业现状纱线产量开始公布的是2894.5万吨左右,统计出来的是2900万吨。比较2001年到2010年年均的增长速度是12.95%,产能的实际增长速

产业现状

    纱线产量开始公布的是2894.5万吨左右,统计出来的是2900万吨。比较2001年到2010年年均的增长速度是12.95%,产能的实际增长速度是12.37%

    我国纱线每万锭年产量,从1969年到2010年的总数据,1996年是最低的,每万锭的年产量达到了1099吨,到2009年以后都超过了2200吨,相比最低位已经翻番了。

    从几个产品来看纱线的产业布局。

    2011年纱线产量数据和2010年进行对比。湖北在总纱线里面的产量比重是第五位,从棉纱、化纤纱、混纺纱可以达到第五位,中国的纱线产业里面是属于比较靠前的。山东、河南、江苏地区加起来有将近60%的量,其他区是比较少部分的。随着中西部的转移加快,后面的纱线产能是逐渐往中部偏西部转移,前期有一个调研的数据,2011年总的纺织投资里面东部地区只增长了25.3%,中部地区增长了59.7%,西部地区增长了49.3%,这个数据明显的看出来现在的纺织市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往中西部。东部的这部分产能逐渐往内陆转移。

    棉纱的比重最大是山东,山东总产量占到了全国将近1/3的量。河南和江苏地区也有近1/3的量。和2010年的对比来看,河南地区是增长比较明显的,相对于江苏和山东地区都是缩减的。从排名来看,在这个之前,江苏是排第二名的,河南在2011年的比重提升了之后现在还在第二名。

    棉混纺和棉化纤主要是集中在沿海地区,前三明是江苏、浙江、福建这些区域,我们湖北纯化纤是排在第四位。从增长的情况来看,主要的增长区域是福建和湖北,福建最集中的是在三民这边转移。

    2010年公布的是2761万吨的量,最终调研出来的数据在2000万吨左右,从统计企业公报的数据2900万吨来看,棉纱线占据了76%左右,化纤纤维这一块的比重并不是太大。从年度增长来看,08年到2011年的产量增长了34.95%,但是棉纱增速是跟不上总纱线的增速,主要的增速是体现在混纺纱和纤维纱这一块。进口和出口非常明显的一块,棉纱以进口为主,进口大于出口,中国的棉纱出口中低端产品是没有优势的,主要是在于高端的产品。相对来说高附加值的产品目前往意大利等地出口比较多,化学纤维纱的出口增加比较明显,而且量也是逐渐的在增加。

    各个产品年均增长的速度,纱锭数的产能比较,从2001年到2011年12年间的年均增速,除了混纺纱和化纤纱的比重有所变化外,混纺纱在前期有所增加,但是在棉花大涨之后出现了混纺纱的增长。化纤纱在“十一五”期间有比较明显的增长,2011年的体现并不是很明显,但是长周期来看,化纤纱的增速还是会继续增加。

    从长期的角度来做一个预测,中国的纱锭数到2020年很有可能要增长50%,从这个角度来讲,棉花包括化学纤维的需求量也是会大量的增加,这一块还是要国内生产化学纤维纱的比重增加来达到这个目的。棉纱这一块是没有实现这么大量的增加,不管是从种植来讲还是从全球的供需来讲都不可能达到。

    涡流纺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在浙江萧山地区占有全国1/4的量,目前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这一块主要是在于粘胶短纤,还有纯涤的、纯棉的,纯棉这一块的技术无法达到,纯棉大部分是要使用长绒棉,目前对我们棉类产品还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纯棉纱如果进口印度棉里面来进行生产,我们企业可以得到盈利,但是如果以进口棉目前的成本来算,我们的纺纱企业都是在亏损,按照我们测算来看,大的企业目前已经有45—60天的量,基本上是保持在一个月左右的量,小企业也是在30—40天的量,这个比重是非常大的。

    布的库存是偏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括上市公司和准备上市的公司,库存总量都非常的大,30多个亿,占总资产有的达到50%以上。从国内需求来看,国内的服装企业后续的的营业情况还是集中在库存消耗这一块,后续原料的需求可能会减缓。这是库存这一块,也是我们第一步要攻破了,从产业恢复的情况来看,如果库存量还是这么高,一个是占压资金,同时对市场的信息也不够,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高成本,从国家稳定棉价的角度来讲,现在国内棉价和国外棉价的价差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用工用电这一块的成本上涨已经是常态化的,没有办法再转变。

    高财税,这也是最难公关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棉纺会议上也提到过,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必须支出的达到了35%左右,这个比重是相对往年是大幅增加的,我们纺织企业贷款的时候基本利率要提升30%左右,这个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相当高。

    税收,这个也是我们行业一直在呼吁的问题。

    行业供需的结构转变与趋势。供需这一块前面提到了产能产量,主要是提一下国外纱线。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纱线折合的美元价格,2010年到2012年的均价来看,中国的纱线价格一直是处于比较高的为止。上周统计了一个数字,印度棉折合人民币按照当地的价格是不到1.2万,比中国低了将近8000块钱,巴基斯坦目前的价格折合在8600多块钱,和国内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从纱线来看,目前已经在港口贸易商在报的价格比国内同规格相比价差有2000元以上,比较好质量的我们国内的价差可以做到1500左右,但是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讲,我们中国生产出来的和巴基斯坦、印度生产出来的销售到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中国的纺纱20支的和巴基斯坦20支的比较,实际成本他们要比我们低5000—6000元。从前期几年的经验来看,最高值基本上是2000—3000块钱,但是现在这个价差是逐渐在拉大的,因为中国在收储,但是国外的棉价是在不断的下滑。

    从纺纱企业制造的情况来讲,后续国内如果再继续生产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甚至是一些中低端的产品,我觉得可能会受到进口纱布的冲击比较明显。中国的经济环境不是很理想,导致了国内国外的纱线金融环境不佳,有一些做进口商的企业逐渐的退出了,去年年底在第四季度包括今年,很多以前没有做进口纱的,只做进口棉的已经逐渐的增加这一块的业务。包括内陆地区的也在做进口纱,进口纱后续的增长会比较的明显。

    各地区的产能,纱线的差能中国占到了49%的比重,印度和巴基斯坦占到了将近1/4的量,我们的竞争国家还是来自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织布这一块中国占了将近一半的量。巴基斯坦对印度大概有1/5。这几个国家竞争力的因素,中国的用工成本是最高的,针对纺织行业的数据,这个数据来看中国是最高的,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也是我们做进出口企业最关注的,也是比较头痛的,近几年货币汇率的调整幅度比较大,中国升值了将近20%,但是巴基斯坦是贬值了将近50%,印度升值了11.39%,这一块中国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需求,大家目前提得比较多,外销这一块逐渐的萎缩,都想提振内销,但是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外销逐渐的往新兴市场转移。内销主要还是通过调结构。09—201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地区占比情况,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欧洲地区09—2011年的比重占我国出口纺织品是逐渐下滑的,包括北美洲地区有比较明显的下滑。东盟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地区都有一些增长。主要是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

    服装,在东盟、非洲、欧洲地区也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日本减少的幅度是比较大的。

    “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到了一个数据,这里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增加家纺用,另外一个是增加产业用。如果是做终端偏向于中下游这一块产品的企业可以关注一下。从近期的市场来看,很多纺纱企业因为库存量比较大,一些价格在协商上的空间都非常大。现在棉纱市场处于冻结的状态,定量少、需求没有,这个也是大家非常难过的。最近在江苏南通也是中国家纺制造集中点。后续家纺用和产业用的企业可以探讨一下。

    化纤纱产量、出口、现消费临增速均明显高于棉纱以及总纱线,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品非棉化趋势明显。

    2012年行业各环节库存大,纱布企业季节性操作思维减弱。下半年是在8月份开始,8—10月份这段时间。去年这两个旺季都没有非常准确。去年都是以阶段性的行情操作为主。今年过年很多企业,包括原料这一块的企业期待我们下游纺纱和制造的补库周期从2月底开始,粘胶短纤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集中下来一部分的单子,很多下游企业补库到2月底,今年过年的行情里,反应最小的是纯棉,空涨了两千块钱以后后来大跌了,粘胶短纤厂的库存已经有将近20多天的量,现在粘胶短纤按照成本核算来看,粘胶短纤厂已经达到了1000块钱以上。纺纱、纯棉纱的亏损已经达到了500块钱左右。在大家预期要进行集中补库的时候,我们企业的操作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企业也是在不断的打电话过来询问,短纤厂的意见是非常坚定的,不愿意降价,但是整个需求是没有办法起来的,大家都是预期3—5月份肯定能好起来,但是从下单的情况来看,包括刚刚过来之后的情况来看明显比去年要差很多。这样就大致了大家对于补库的判断会偏向于谨慎。包括后期的生产库存和库存总量的控制大家都有比较谨慎的思路。

    近两年单边的高棉价,可能再次激活进口纱布市场,国内企业要做好准备。

    国际终端市场的开拓可以瞄准新兴市场,力保出口。内需方面跟进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使企业后续的生产经营能够更加顺畅。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