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讯 随着近年来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不断加强,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棉花质量问题,如在棉花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使用“两小一土”设备违法加工棉花等现象基本已经消除,棉花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还有一些长期以来反映比较突出的棉花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棉花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其中以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高和籽棉掺混等普遍性问题尤为突出。
一、异性纤维问题
几乎所有从事棉花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如今我国生产的棉花中,异性纤维仍然是有关各方都感到头疼的一个突出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生产的棉花中含异性纤维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我国当前的棉花生产、流通方式和棉农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造成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棉花种植还是以农村个体农户为基本的种植主体,棉农收摘棉花基本以人工收摘为主,收摘后的棉花一般在户外摊晒后储存在家里,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集中销售。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棉农收摘棉花时大多数还是使用塑料编织袋作为包装物,农民的塑料编织袋一般都是反复使用的,磨破了的袋子有的缝补一下,有的干脆就不进行缝补而继续使用,破碎的塑料编织袋落下的塑料绳很容易就混入到籽棉中。棉农在户外摊晒籽棉时,由于农村的环境条件所限,周围地上的家禽、家畜毛发等杂物很容易被风吹刮到棉花上。在人工摘拾、晾晒、整理棉花的过程中,棉农自身的头发更容易掉落混在棉花中。因此,棉农在交售籽棉前如果不能仔细的挑拣一遍,棉花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混有一些诸如塑料绳、人的头发、家禽家畜毛发等的异性纤维。
在1999年新的棉花标准实施后,根据标准中的要求,全国纤检机构在宣贯棉花标准的过程中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希望能够杜绝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情况发生,包括向棉农、棉花加工企业宣传异性纤维的危害、挑拣异性纤维的方法和要求、督促棉花加工企业制作纯棉包装袋发放到棉农手中用于收摘和储存棉花、督促棉花加工企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在收购、加工环节对已经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进行有效地挑拣等等。在当时基本还是以供销社所属企业为主经营棉花的情况下,应该说这些措施基本都能够落实到位,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棉农自身的局限性在当时成为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最大问题,棉花加工企业制作发放到棉农手中的纯棉布袋,大多数棉农都不舍得使用,还是换用廉价的塑料编织袋来装棉花,棉布袋都用来做了被褥或用来装粮食等。随着棉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棉花收购加工主体逐渐复杂化,棉花市场秩序在2001年后的数年间一度混乱不堪,特别是随着籽棉贩子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加剧了棉花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棉花加工厂在籽棉收购环节对异性纤维等质量要求的信息也很难传直接递给棉农,导致棉农在缺少正确引导、籽棉销售又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挑拣异性纤维的主动性也基本都丧失了。
2.已经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挑拣不够彻底,其主要原因:一是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实现完全挑拣干净的难度很大;二是还是没有完全形成全面治理异性纤维的环境,导致棉花加工企业挑拣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仍然是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季节短、产品利润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因此大规模的企业化生产逐渐淡出,逐步演化为以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为生产主体,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虽然有的企业尝试研制使用专门的异性纤维挑拣设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无法与人工挑拣异性纤维的效果相比较。而人工挑拣异性纤维,面临的问题是挑拣的人数少了,挑拣速度和挑拣的质量无法满足加工进度要求。而且只能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才能进行挑拣,对于晚上也进行加工企业的就无法组织实施挑拣。
组织大规模倒垛挑拣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实际组织实施的难度又比较大,一是因为棉花加工季节正是农村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人员比较难找;二是生产现场人员太多,对场地条件要求较高,运行起来比较混乱,不利于安全管理。2000和2001年度,我市有多家棉花加工企业使用过这种方式,一般一个企业要召集30—50人在现场进行倒垛挑拣,挑拣的速度基本能满足两台90片锯齿轧花机的加工速度,按当时的成本核算,挑拣一斤籽棉一般要支付0.02—0.03元左右的工资,折合每吨皮棉大约增加150元左右的成本,挑拣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异性纤维的排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但是由于大部分棉纺企业对这种做法的结果并不认可,除了个别棉纺企业专门派人在现场监督挑拣异性纤维的以外,棉花加工企业多付出生产成本在销售棉花时基本得不到棉纺企业的认可和接受,并没达到现优棉优价的目的。加上在组织大规模人工挑拣上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现场管理难度较大,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因为雇用的人员不遵守操作要求导致籽棉大垛发生火灾的情况,随着棉花市场情况的变化,这种做法没有坚持下来。
现在棉花加工企业普遍的做法是,在收购的籽棉上垛时,安排几个人一边倒包排放籽棉,一边将看到的异性纤维挑拣出来;在籽棉加工时,安排负责喂花的人员同时兼着挑拣异性纤维职责。这种做法虽然也在落实挑拣异性纤维的要求,但是由于参与的人手少,而倒包、喂花速度都比较快,在这两个环节实际都无法落实对异性纤维进行仔细挑拣的要求,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3.棉纺企业对异性纤维的要求宽严不一,造成含异性纤维的棉花销售基本不受影响,没有形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纺高档纱线、生产出口产品的纺织企业,对异性纤维的要求较高,由于对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不管挑拣是否干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都要在原棉进厂后再组织进行统一的仔细挑拣,然后才投入生产使用,由于挑拣的难度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有的纺织企业对发现异性纤维较多的棉花还要扣除“异性纤维挑拣费”。要求再高一点的企业,干脆不使用国产棉花,而直接购买、使用不含异性纤维的进口原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仔细挑拣了异性纤维的棉花加工企业,生产成本高了但棉花销售价格不一定能高上去,而不挑拣异性纤维的棉花,市场需求也不差,销售不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了许多棉花加工企业挑拣异性纤维的积极性并不高。鉴于上述原因,在我国现有棉花种植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条件下,想做好国产棉花的异性纤维治理工作,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一是逐步改变我国现有生产方式,从现在一家一户种植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种植生产的方式,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加快棉花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发展机械采摘棉花;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理顺棉花市场流通秩序,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加大异性纤维的治理力度;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棉花从业人员对异性纤维危害的认识。只有这样,我国国产棉花中普遍含有异性纤维的现状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变。
二、籽棉掺混问题
在棉花市场放开以后,我国棉花的品级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3级、4级棉花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高等级和低等级的棉花所占比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按批检验的棉花无主体品级的批次所占比例仍然偏高。而且这一现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此很多棉花从业人员都认为我国的棉花质量是在不断下降。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国的棉花价格体系和市场需求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籽棉在生产、流通和棉花加工等环节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掺混。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推行之前,供销社系统作为单独经营棉花的部门,在履行指导棉农组织生产的职能等方面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其中利用国家核定的棉花收购和调拨价格等有利条件,引导棉农按照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四分”原则组织生产是其中比较有成效的一项工作。由于当时是棉农直接向棉花加工厂、棉花收购站交售棉花,供销社所属的这些单位的宣传指导信息能够直接传递给棉农,在引导棉农组织生产方面的确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棉花分级工作做的比较细致,高等级棉花所占比例一直较高,国产棉花各等级所占比例也比较均衡。
随着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棉花生产环节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一是由于打破了棉花由供销社专营的体制,在棉农生产棉花的环节也没有部门再去履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的职能,棉农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棉花市场和价格放开后,由市场确定形成的现行棉花价格体系,高等级棉花级差价格偏小,而高、低等级棉花极差价格偏大,使得按照“四分”原则进行棉花生产产出的高等级棉花获得的收益,不能抵消同时产生的低等级棉花带来的价格损失,棉农缺少了按“四分”原则组织生产的积极性。三是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和收购资格认定制度的取消,在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籽棉收购专业户。这一环节的现有从业人员基本不具备细分棉花等级的能力。四是棉花加工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大量个体私营企业的加入和无资格企业的出现,许多企业不具备按照要求在收购棉花时细分棉花等级的能力,现行价格体系也使得企业没有细分等级加工棉花的积极性。五是棉纺企业对棉花质量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表征棉花纤维细度和成熟程度的马克隆值指标,逐渐成为很多企业选购棉花时的主要参考指标。而且马克隆值A、B、C级之间的价格差异也相对较大,因此造成棉花加工企业对马克隆值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品级的重视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目前在棉农种植生产环节,很少有人按照“四分”的要求组织生产,大部分都是将早、中、晚期收摘的籽棉掺混在一起进行储存和销售。在籽棉收购环节由于取消了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加上收购业户数量多、流动性强且十分分散,使得监管的难度较大。籽棉收购业户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也存在故意将收购的低等级籽棉掺混到高等级籽棉中销售牟取利益的情况。在棉花加工环节,除了因为收购到的籽棉本身已经被掺混、收购时不能细分等级等情况之外。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使加工的棉花马克隆值指标适中,以利于销售,开始采取将早期收摘的马克隆值偏高的棉花和后期收摘的马克隆值偏低的棉花混在一起加工的方式;也有的为了改善棉花的色泽特征,采取将不同地域生产的籽棉产混在一起加工的方式。例如2009年度山东省除了东营市和滨州市东部地区种植的棉花未受水灾,色泽特征较好外,其他地市生产的棉花都因为雨水过多而造成棉花色泽普遍偏差,很少有品级达到3级及以上的棉花,在一部分棉花加工厂中就出现了专门从东营市收购籽棉再掺混到从本地收购的籽棉中进行加工的情况,以达到提高棉花等级的目的。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发现故意掺混等级的情况,要继续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而在棉农生产环节、棉花收购、加工环节出现的籽棉普遍掺混严重的情况,则需要依靠市场调节的手段来进行引导和解决,只要市场需求出现变化,棉花生产方式就会随之出现变化。换句话说,就是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质量的棉花来适应,而完全借助于行政手段是无法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的。
对于目前国产棉花按批检验时无主体品级的批次所占比例偏高的情况,笔者认为,随着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逐包检验和按检验结果组批销售棉花的方式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形式,这一问题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视觉焦点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