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0年电煤合同谈判基本结束,电煤价格上涨几乎成为事实。媒体报道,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电煤合同已签订完毕。按照协议,神华和中煤5500大卡煤炭秦皇岛平仓价为570元/吨,较去年540元/吨的价格上涨30元/吨,合同煤价上涨5.6%。而国内主要煤矿企业和电力企业的电煤供应合同价较2009年普遍上调约30~50元/吨。
按照煤电联动机制,在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内(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如果电煤平均出矿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在电力企业自行消化30%的基础上,相应调整电价。按此推算,目前煤电联动已经具备了启动条件。有分析预测,今年下半年煤电联动或将启动。
如此一来,电价必然随着煤炭价格上涨而提高。对于众多外贸企业而言,这将再次增加企业成本和压力。
直接间接都是成本据了解,2005年5月,我国曾第一次实施了煤电联动,当时电价上调了2.52分。不过,由于担心加剧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复苏等原因,煤电联动机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但目前,受到电煤价格上涨影响,电力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加大,提高电价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电价上涨将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增加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与居民用电不同,企业生产用电量很大,即使是几分钱的上涨,对于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成本。”北京洛斐尔建材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王福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电价上调,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提高。
除了直接成本外,电价上涨也将使得外贸企业间接成本提高。
一家出口厨房用品的外贸企业林姓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产品有许多原材料是陶瓷、钢铁,这些产品都是用电量很大的。电价上涨将导致这些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生产的产品成本必然也会提高。”
林先生介绍,电价上涨对于纺织等轻工行业而言,成本上涨相对温和;但对于需要高温加热的陶瓷、钢铁行业而言,成本就会增加较多。“我们出口的不锈钢烛台、陶瓷器皿都需要以这些产品为原材料。电价上涨将间接导致我们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
是否涨价左右为难尽管预见到成本提高,但接受采访的外贸企业对于是否要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还是显示出了犹豫。
“已经签订的订单不可能提价了。但新签订单是否能够提价,仍不敢确定。”王福杨表示,虽然感觉2010年比2009年的形势稍好,但也不敢贸然与客户谈涨价,就怕因此失去客户。“我们当然想把价格报高些,获得更多利润。但如果客户不接受,我们还是要仔细衡量,毕竟这个时候,失去客户不是外贸企业愿意的。如果成本提高得不是太多,我们可能会考虑自己消化,而留住客户的订单。”
对此,林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如果和客户谈涨价,客户可能选择把订单交给其他企业,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尽管出口企业很痛苦,但林先生说,如果电价提高幅度不大,宁愿自己解决,把自己的利润降得更低些。“当然,如果成本提高的很大,就没办法了,一定要涨价,不然就没法做下去了。”
他表示,自己曾粗略计算过,如果成本上涨达到15%以上,出口产品一定会提高报价。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资讯排行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