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棉花价格“看涨” 棉纺企业缩小出口业务避难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05-02
资讯导读:5月1日讯 即使没有印度暂停棉花出口登记的消息,顺纺集团有限公司也不得不考虑逐步缩

5月1日讯 即使没有印度暂停棉花出口登记的消息,顺纺集团有限公司也不得不考虑逐步缩小出口业务。

“原材料、人员工资、水电能源……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涨,只有产品的出口价格不涨。”该公司副总裁刘卓新无奈地表示,目前出口业务在企业的业务份额中已经越来越小,企业大部份精力已经放在内销上。

“并非不想做出口,我们也是被逼的”。

更让企业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宣布从4月19日起暂停棉花出口登记,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有分析认为,由于印度棉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其停止出口政策会使中国棉花的供需形势变得更为紧张,纺织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昂贵的棉价。

国际棉市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印度纺织部称此举是为了平抑国内不断飙升的棉花价格,但其实就在此前不久,印度刚刚对棉花征收出口关税。

“出于保护自身纺织行业的考虑,这也很正常。”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朱险峰认为,全球棉花产量已经连续四年产不足需,去年的产量又降至5年来的最低点。而同样作为新兴国家,需要大量低廉劳动力的纺织产业也被印度政府所看中。

按照印度纺织部的规划,2012年,印度在全球服装出口市场的比例要提高到7%。这一目标也带动了印度棉花消费的上升和棉花价格上涨。

据悉,印度的这一决定内容涉及原棉、废棉、精梳棉和普梳棉等多个出口品种。而作为世界棉花产量亚军,印度的决定在国际棉花市场引起不小的“震动”。消息一出,即引发国际市场对棉花供应紧张的担忧,纽约棉花期货价格更飙升到两年来新高点。

“目前中国棉花市场正处于资源紧缺时期,接下来在新棉上市前又面临青黄不接时期,本来进口棉花可大量稀释棉花缺口,现在看来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了。”北京中期研究员张向军表示,当印度棉不再成为中国进口来源之后,国内加大进口美国棉花成为必然。

但问题在于,美棉会因为印度棉花的“退出”而显得更加稀缺。

事实上,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09/10年度世界棉花库存预期只有111万吨,较期初库存下降19%,为2003/04年度之后的最低水平。

朱险峰则认为,棉花涨价肯定是必然的,但涨价的幅度也同涨价本身一样是一种市场行为,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尽管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产量和需求都有所恢复,但企业之前有一定的库存量,也会抵消部份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下一步的涨价情况,和印度何时取消出口限制,都要看全球纺织市场的供需变化。”

国内纺企消化是问题刘卓新告诉记者,企业虽然不是以棉花为直接原材料,但对于棉花价格,企业一直在关注,并且是“看涨”的。去年国内棉花的减产也似乎佐证了企业不乐观的估计。

事实的确如此,2009年~2010年度,我国棉花供应量的缺口将达到320万吨以上。而从新年度的情况来看,由于北方天气异常寒冷,棉花播种远远落后于同期水平,这可能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播种形势反映,棉花播种面积难有显著回升,即中国2010年~2011年的棉花产量不会有太多增加,加之纺织行业需求的增长,中国下一年度的进口量将达到600万吨以上。

“棉纱供应商早就由于看不准棉花价格,把报价有效期从一个月改为一星期了。而我们既不能不订货,又不能订太多,因为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有限,棉价又在不停地涨。”刘卓新很无奈。而相比较国外客商难以接受成本原因带来的价格上涨,甚至从周边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棉纱,刘卓新表示,国内的采购商因为地域关系,只能在一片“涨”声中默默接受。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认为,如果印度取消棉花出口登记时间过长,必然会对国内纺织企业用棉产生影响,棉价的上升也会吞食企业的利润。但企业也不必太过担心,果真如此,国家会运用有关政策进行调控,以及积极加大从其它国家的进口量。但专家也建议棉纺企业,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当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注重产品升级,发展中高支棉纱和化纤混纺纱,扩大化学纤维特别是新型化学纤维的使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棉花 出口 棉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面料  换一批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