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多极世界"下的能源之争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09-12-11
资讯导读:能源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中国的能源新闻似乎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近日,在伊拉克

能源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中国的能源新闻似乎更为全世界所关注。

    近日,在伊拉克新一轮油田开发竞标中,中石化提交的资料及保证金由于多方因素遭伊政府拒收。只是这么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能源合作,西方媒体却对其“大做文章”。很显然,石油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产业范畴的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

    以美国及欧、日、中、俄等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发展的“多极世界”,能源之争只是焦点之一,在此前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一些西方媒体乘机渲染“中国在非洲进行能源掠夺”。《纽约时报》的报道评论直言,“中国把焦点放在如何从非洲掠夺石油和资源上,并将取代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地位。”

    中国在寻找能源、并购能源企业时,屡屡受到西方的另眼相看。事实上,国际上开发条件优越、储量丰富的区块早被西方发达国家瓜分殆尽。“丛林法则”决定着能源的争夺与控制。美国石油战略为本国只探不采,石油储备基本都来自海外。

    多年来,伊拉克由于战乱频繁,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低位徘徊,石油资源集中的北部地区甚至没有进行过有效的勘探,目前公布的数据还是70年代的。曾有专家估计,其真实储量可能会超过沙特的2640亿桶。

    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面对“多极世界”下对于中国的曲解和打压,中国需要积极的应对策略。石油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品,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控制世界能源乃美国全球战略首要任务,但世界的历史应是各国合作的历史。各国之间有合作、有让步,自然也会有反击。

    在当今国际政经环境下,能源的合作开发才是最有效途径。中东需要通过获取更多的市场和消费者来实现未来的投资和保护国家的收入。正是源于此,伊政府才决心排除美国的干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石油区块开发的国际招标,以迅速提高本国石油产量。中国参与伊拉克石油开发国际招标,也是本着这一原则,以求能帮助伊拉克地区实现重建和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对于能源资源、矿物和金属资源等所有自然资源的需求欲望也相应剧增。

    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且人均消费量不断上升,各国能源需求正在加深整合和互相依赖程度。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过去30多年,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游戏规则”,坚持以“和平、共赢”的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不仅有效地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能源,而且实现了全球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能源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合理的分配,有效地利用,地球完全能容纳得下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就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在和平、发展这两大潮流的推动下,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时代的基本趋势,国际社会应当理解中国合理的能源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发展空间。制约中国的能源需求不利于中国的发展,更不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的稳定是全球稳定的基础。

    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下,中国石化作为全球500强的国家能源企业,利用创新开拓新市场,加大全球并购的步伐,争取发展时机,也是在争取全球发展的时机,坚持走一条中国式的解决能源需求的道路。而国际竞争者却认为,这是拥有大量资本的中国人借金融危机之机,四处抢购能源,从他们的能源饭碗里抢食。某些人甚至把中国海外资源并购视为“眼中钉”,这种行为,要么是在故意炒高能源价格,要么就是试图污染中国和平发展的舆论环境。

    不久前奥巴马总统访华时,中美双方签署了一些有关能源问题的文件和协议。这清晰地表明,能源合作已成大势所趋。资源之战深化全球相互依存度,通过自然资源供需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得到充分诠释。中国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让各方都获得了好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中国不会用西方曾经用过的殖民和掠夺的方式来获得能源。中国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能源需求,也能够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做出贡献。

    “多极世界”已经在空前的竞争规模中形成,并且正在蓬勃发展,诸如伊拉克等能源市场不仅应向本国的企业开放,而且应对更了解这些市场的跨国企业展开合作。此次如因伊政府对石油的管制政策以及政治原因,而导致中石化与伊失之交臂,那将对双方的发展都是遗憾,或许正满足了发达国家对石油控制权之争,而我们所坚信的是中国必将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超越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实现大国之崛起,实现全球的和谐发展。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能源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