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江苏双良股份刊登了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方案进行部分调整的公告,原定募集7.5亿元调整为募集7.2亿元,资金用途由补充流动资金调整为投资建设两个项目,分别是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和24万吨/年EPS项目。
就在公告的前两天,双良股份在江苏省江阴市高调举办了一个“世界最大余热回收吸收式热泵系统”启运仪式,据媒体报道,当天吸引了55家券商和基金机构前往调研。在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双良股份立刻被印上了“节能”标志,上了多家券商的推荐报告。
如果只将目光锁定在双良股份身上,很难察觉到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失败。双良集团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双良股份,另一家是友利控股。而友利控股正是双良在化工板块的另一个重要战场,只不过其结果是节节败退。
事实上,即使是双良股份也不能独善其身,2006年,双良股份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结果是毛利率从投建之初的12%曾一路下滑到不足1%。如今双良股份大笔募资投建EPS项目(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烯),不过是被动地进军下游来弥补苯乙烯业绩大幅波动的风险。而海水淡化设备制造是双良首度涉足的领域,其技术门槛颇高、发展前景难以估测。
氨纶入川上市
友利控股由舒卡股份更名而来,再往前追溯,其前身是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蜀都A,在1995年11月28日登陆A股市场。由于成都本地商业竞争激烈,蜀都A在1999年就陷入困境,开始到处寻求重组方,成为重组专业户。
2003年初,蜀都A与双良集团谈妥重组方案。蜀都A的5家股东将股权协议转让给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双良科技”),转让价格为每股1.3元,略低于蜀都A的每股净资产价格。双良科技总共花费不过7886万元便拿到了蜀都A29.99%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由于蜀都A本身资产质地不佳,盈利能力孱弱,双良科技先后进行了两次资产置换和一次定向增发,把旗下特纤资产置入上市公司。
2003年8月,双良科技采取了资产置换方式,将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70%的股权与蜀都A部分应收账款和蜀都大厦49%的股权进行置换,置入上市公司的双良特种纤维70%的股权评估值为1.2亿元,从上市公司置出的应收账款的股权价值合计1.1亿元。
自此,蜀都A正式变身为一家氨纶生产公司,并更名为舒卡股份。2004年8月,舒卡股份出资8261万元从双良集团手里收购了江阴舒卡纤维有限公司60%的股权。2004年全年,特纤公司和舒卡纤维两家氨纶生产企业为舒卡股份增加了营业收入2.1亿元,增加净利润1692万元。
2005年11月,双良故技重施,与上市公司再次进行资产置换。双良科技将四川恒创特种纤维公司75%的股权置入上市公司,置换出蜀都大厦46%的股权和应收大厦公司款项2523万元,置换资产价格评估值为1.1亿元左右。置入上市公司的恒创特纤以生产氨纶包覆纱为主,2004年亏损455万元,2005年置入上市公司之前1-10月份盈利206万元。
2006年10月,舒卡股份通过非公开定向增发募资资金,以1.3亿元的价格从双良科技收购了江苏友利特纤有限公司75%的股权。根据收购时出具的报告,友利特纤在2005年净利润亏损3039万元,2006年上半年亏损1688万元。2008年1月,舒卡股份完成8.1亿元的非公开增发,资金全部投向控股公司的氨纶生产。
借助资本市场,双良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将蜀都打造成了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的氨纶生产企业,变身友利控股。
市场买单氨纶风险
然而,从双良入主蜀都之初开始,市场上对氨纶业务前景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
资料显示,国内氨纶生产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95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1年底,中国氨纶企业发展到13家,总生产能力为2.51万吨,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1.58%。2002年底,国内氨纶生产产能接近4万吨,国内氨纶供应处在由缺口转向供需平衡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还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下调进口产品竞争的威胁,行业前景堪忧。而此时,也正值双良大举进入氨纶行业。
在此之前,国内的涤纶、腈纶等行业都曾经出现过过分看重缺口较大而轻视进口产品的影响,过分扩建,造成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在2002-2003年,国内氨纶项目的投资也呈现出过热的迹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利润面临下滑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很少借助外界资本的双良,将氨纶项目投资的风险顺利转嫁到了上市公司,由资本市场来共担风险。
舒卡股份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正是资本市场为双良氨纶项目的风险买了单。
2003年和2004年,舒卡股份的氨纶毛利率保持在17%左右;2005年,由于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影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电力供应受到影响,舒卡股份三家氨纶生产企业的总利润仅592万元,毛利率不足1%;2006年市场环境略有好转,但三家氨纶企业仍然全面亏损,仅前一年收购的恒利特纤生产的包覆纱略有盈利。
2007年,舒卡股份迎来了业绩最优良的一年,实现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加近20倍。事实上,这2.2亿元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其旗下的一家控股公司——江阴友利特纤,2007年友利特纤实现净利润2.16亿元,舒卡股份持有友利特纤75%的股权。
同样是生产氨纶,友利特纤在装入上市公司之前,其盈利情况与其他氨纶生产企业并无太大差异。友利特纤是在2006年底置入上市公司的,当时出具的报告显示,友利特纤在2005年净利润亏损3039万元,2006年上半年亏损1688万元。2007年装入上市公司后,立刻咸鱼翻山盈利2.1亿,毛利率高达35.9%。而舒卡旗下另外两家生产氨纶的企业毛利率分别为15.9%和19.2%。
这家神奇子公司仅仅辉煌了一年,2008年,友利特纤的净利润迅速下滑到140万元,毛利率不足1%。舒卡股份的氨纶业务在2008年全线亏损,仅包覆纱维持了盈利。2009年以来,随着全球宏观经济逐渐启动复苏,氨纶行业的需求市场有所好转,友利控股的中报显示,其氨纶业务扭亏为盈,录得0.51%的正毛利率。今年前三季度友利控股所有业务共录得910万元的净利润。
盘点双良入主蜀都以来的几年经营之路,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如同过山车,波动幅度非常大。与同行业的华峰氨纶、烟台氨纶相比,友利控股历年来的氨纶毛利率都偏低。友利控股2008年的氨纶业务处在亏损边缘,而华峰氨纶同期的毛利率高达17.91%,烟台氨纶的毛利率为20.08%。
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双良集团大力扩展了氨纶业务的规模,但并没有创造出相应的利润,反而成功地将项目投资的风险转嫁给了资本市场。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双良在氨纶业务上的投资都难言成功。为平抑风险,友利控股从2008年开始陆续在成都市拿地,以房地产开发的利润来弥补氨纶业务的亏损。
双良节能真相
友利控股的故事正逐渐失去活力,对双良集团来说,更多的故事正在双良股份上演。
双良股份最为人所知的生产非电空调机组,而这项业务也是双良股份多年来业绩最稳定的部分。由于2004年-2005年公司的空调业务增长缓慢,双良股份开始谋求向化工业务转型。2006年,双良股份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21万吨苯乙烯和5万吨苯胺项目相继投产,虽然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但结果是毛利率从投建之初的12%曾一路下滑到不足1%。
和氨纶的故事类似,双良大举进入苯乙烯之时也正是国内苯乙烯产能大规模扩张的时期,巨大的需求缺口将很快被遍地开花上马的项目填补。更关键的是,苯乙烯是大宗石化产品的一个中间产品,极易受到上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苯乙烯的原料大部分是纯苯,由于双良股份仅仅做苯乙烯一个环节,纯苯价格从2006年开始节节攀高,到2007年一季度,苯乙烯价格下跌,在上下游的挤压下,双良股份的苯乙烯业务基本上无盈利可言。
此外,双良在苯乙烯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双良生产苯乙烯的原料全部都要对外采购,而且原料需要特殊储藏,运输成本和储藏成本都远高于一体化石化企业。而且随着竞争者不断增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双良的苯乙烯项目一上马就面临盈利能力逐步下滑的风险。而公司同时上马的5万吨苯胺项目从投产就开始亏损。
金融危机爆发后,苯乙烯价格受到空前冲击,双良不得不重新寻找业绩平衡点。2009年6月,双良成立了节能事业部,重点推动EPS项目,EPS即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烯,可用于节能建筑领域。按照双良的项目规划,EPS生产项目将在2010年6月竣工投产。然而,将业务延伸到EPS实则双良的被动之举,在保温材料领域,双良已经是后进入者,其竞争力和盈利前景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双良的节能规划里,除了EPS以外,还包括余热和海水淡化。余热回收项目已经有几年的发展历史,并签下了不少订单,最大一笔为6000万元。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益主要取决于一次性能源的价格情况和节能政策支持,虽然双良近几年的余热利用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贡献的利润还相当有限。
此外,双良最大的“噱头”还在于其高调涉足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领域,并且直指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根据双良募资投向的介绍,双良计划建造年产9套LT-MED/12000吨海水淡化设备的基地。LT-MED即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法。
网易财经通过连线数位从事海水淡化研究和技术支持的人士了解到,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膜法和热法。其中膜法应用的相对较多,热法的技术难度更高,掌握成熟技术的公司并不多。LT-MED海水淡化法是由以色列IDE公司独创,能够利用热法进行大容量产水的公司屈指可数。而双良要建造的LT-MED/12000吨海水设备正是属于这一类。
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双良集团大力扩展了氨纶业务的规模,但并没有创造出相应的利润,反而成功地将项目投资的风险转嫁给了资本市场。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双良在氨纶业务上的投资都难言成功。为平抑风险,友利控股从2008年开始陆续在成都市拿地,以房地产开发的利润来弥补氨纶业务的亏损。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相关资讯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标杆地
- 智慧赋能!打造“新智+新质”产业电商新生态-纺织服装周刊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资讯排行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共同倡议“广泛互联、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20国宾客聚首虎门!虎门“三会”联动开启时尚新篇章!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纤维之路×恒田企业×亚东集团×天虹纺织|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走进江苏